摘要:这次课程改革为新的课程教学的创造提供了契机。在当今时代,基础教育课程的功能归根结底在于使得“学生学会关心、发展智慧”;基础教育的课程需要从“科学中心主义课程”转型为“社会建构中心课程”——一种基于新的知识观和学习观,力求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社会建构主义的课。
感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被誉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但严格来讲它并不是一个特定的学习理论,而是对皮亚杰、维果斯基、卡茨、斯滕伯格等人观点的统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简称“新课改”,建国以后我们国家进行过多次课改,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八次。我们说新课改的理论依据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等相关思想,此处我们将建构主义对新课改的指导意义进行简单梳理。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认为,其一学生具有巨大潜能,强调学生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其二学生经验世界具有很大差异性,针对同样的问题每个人会有不同的见解,所以我们说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新课改则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即我们所谓的“两独一发”,不难发现这种说法和建构主义思想如出一辙。
建构主义在学习观上指出,首先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即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其次学生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知识和技能、掌握有关的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个学习共同体的合作互动来完成,因此学习是具有社会互动性的。最后知识并不是一套独立于情景的符号,知识存在于具体、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只有通过实际的活动,知识才能被人理解,学习具有情境性。而新课改在学习方式上提出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所谓自主,就是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倡学生主动对于知识的建构,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实现对知识的掌握,而不是教师的强制性灌输,这一点和建构主义所提的主动建构性是一致的。而合作是说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共同学习,达成学习目标,学生在小组中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和互帮互助,每个学生不仅要为自己负责,还需要对小组负责,通过互助获得成功,这与建构主义的社会互动性是一致的。探究则是指精心设计的学习情境将有助于促使学生寻求探究的问题,在学习中培养他们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学习和建构主义的学习的情境性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