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边看边输出,终于啃完了《如何学习》这本书。看的过程中,被颠覆了太多,那么多的新知识和新方法,不住恨晚的同时,也在庆幸自己没有错过。
但是,看完过后的这几天,还是感觉不知所措,从何做起、如何践行,生活中的场景与书中的相差太远,已经基本固化的习惯根本就不假思索,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过去。从一开始对知道的满足又开始变成对得不到的焦虑。
这种感觉太过熟悉了,多少次看到或者听到就像是真理一样的道理,满怀信心的以为自己从此就会开启新的篇章了,但结果总是冰冷的让人心寒,自己还是以前的自己,只是又多了几分焦虑。
为什么逃不脱这个怪圈呢?过好这一生真的就那么难吗?学习了那么多的道理真的一点作用都没有起到吗?
想了很多,终于从自己的失败中寻得一点经验。
如果是机器的话,输入更高级的程序,它就可以执行更高级的操作了。人也是通过更新知识观念来变的更强,但人不是机器,这个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充满曲折和变化的,这里面有太多的因素在影响曲线的变化。
对新东西的理解很难全面。由于个人经历、认知水平的不同,对新事物的理解也会不同,特别是书上写出来的有些道理和感悟,没有那份体验,就很难真正读懂。这时候就算知道了,也可能只是见到树木,没有见到树林,距离真正改变命运还有很大的差距。
道理到实践的转化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道理不是看过了拿来就能用,适用别人的不一定你照着做就能行。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外国孩子的学习方法直接照搬过来,结果肯定是水土不服,达不到效果。只有在理解道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制定的方案才是真正可行的。
而如何才能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制订出正确的方案呢,参考和学习别人的经验,很多的工作或者方法,其他人都已经有过了实践,这时候如果能够站在他们的肩膀上,会快很多。还有就是在有条件的时候,为自己寻找一位导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帮自己分析总结、指出错误、给予指导,会大大缩短在不必要的错误上浪费的时间和精力。
习惯和方法的内化过程就像要习得绝世剑法,需要长久的练习。小时候,一个汉字需要反复读很多遍、写很多遍,然后再去组词、造句,一点点的才能真正将汉字记在心里、用在笔尖。现在,遇到了更难的道理或者方法,我们却希望仅仅看过一遍两遍就能掌握,就可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认识到练习只是万丈高楼的开始,因为总有人会围观、指点,总有一些像是台风袭击或者资金短缺的问题让你无法顺利前进,而这些只是外因。你那根深蒂固的老习惯、看不到希望时的怀疑和时不时出来闹罢工的惰性,都在时不时的给你制造障碍,而你,只有一次次的战胜这些外在内在的所有问题,大厦才可能建的起来。
不断反馈改进才能保持进步。就像在黑夜中前行,很可能偏了方向,必须不断的校准与调整一样,练习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反馈和改进。每隔一段时间进行总结回顾,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修正完善计划,然后开始再一次行动,再一次总结反思,避免在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走偏了方向。
过好一生从来不会是简单容易的事情。而我们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我们不能总是静静地坐着去想象美好,然后回过头来抱怨人生太难、太不如意。我们只有换个思路,正视人生的种种不完美和不如意,然后去做去行动,当一段时间的专注过后再回头看的时候,可能就会发现,人生已经不是那么的艰难了。
世界很大,我们只能守好自己的那一块;人生很长,我们只要过好当下的每一分钟。
希望我们都能有一个过得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