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何为“场景”?百度百科对于这个词语的定义有这两类:1. 指戏剧、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场面;2. 泛指情景。我们或许可以概括般地认为场景就是为事物发生提供的条件。在这周的读书活动中,我被一本书的名称所吸引—《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在之前的阅读里,我看过有关于针对媒介的变化所造成的私人领域与公众领域的混淆,看过有关于人们心理活动方式针对媒介传播变化而变化,而这次我决定阅读这本关于研究新的信息流动模式对社会行为的影响的书籍。
二.概述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这本书的作者约书亚·梅罗维茨关于戈夫曼的场景理论和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的继承,提出了将面对面的交往研究与媒介研究联系在一起的切入点。其实说到这儿,对于什么是场景理论和媒介理论我也没有一些非常清晰的定义,于是我去找了找资料。场景理论从1947年开始,美国堪萨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巴克和赖特及其助手们美国小镇米德韦斯特建立了心理学现场实验站,目的是研究真实行为场景对行为的影响,尤其是对儿童行为及其发展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开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通过对行为场景的系统观察和行为抽样研究生态环境中的行为现象。而媒介理论则是即尽管今天的媒介技术是新的,但它们对于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和过去的影响相比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这些理论解释了媒介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并指导着整个社会的媒介产业发展。在了解到这两种理论的涵义后我再去细读这本书会让我对于整本书的理论框架和主张提出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渠道。
三.理解
如今我们身处不断发展的新时代,一切事物都在潜移默化的朝着一个新的方向变换。不论是人们信息交往从口语时代转变为信息时代、又或是人们思想观念从“男尊女卑”到倡导“男女平等”。再者是伴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人们的网络交往模式逐渐从私人领域交流转变为公众领域交流,再到二者混合,这都是时代发生改变,都是我们随时代中各个社会场景所扮演的角色发生的改变。书亚·梅罗维茨针对社会“场景”结构,认为电子媒介影响社会行为的机制是:角色扮演的社会舞台进行了重新组合,并由此带来了人们对“恰当行为”观念的改变。我着重看了书籍的第一部分-作为变化原理的媒介,其中作者提出了三个主要方向。(1)媒介和行为:被疏忽的关联,(2)媒介、场景和行为,(3)媒介变化时角色为什么会改变。对此,书亚·梅罗维茨将媒介、场景和行为进行联系,提出了新媒介-新场景-新行为的动态理论模型。我是从这个方面来理解他所提出的这个新的理论模型的,媒介技术的发展革新使我们的社会不断朝着新一阶段前进,从之前的口头传播,到印刷术的出现,再到广播媒介、电视媒介、互联网媒介各种新式媒介技术的出现一直在改变着我们的使用场景,同样也在改变我们在不同时期不同场景所扮演的新角色。
其中,梅罗维茨对于印刷时代的媒介环境和电视时代的媒介环境进行了深度的对比,并且分析出了这几点主要的中心思想。
1.应该把场景视作信息系统
梅罗维茨在书中认为分析人的行为场景合理性应该从他所处的静态的场景和动态的场景相结合分析,不能单纯的割裂。场景中是人在从事自己的社会行动、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时所在的社会舞台,它决定着人的角色行为。在这里所提到的场景主要是社会中现存的客观的场景,例如在学校,教室、黑板、课桌等物品都是场景,而学生们则是动态分布的场景。梅罗维茨在书中提出:“对人们交往的性质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物质场景本身,而是信息流动的模式。”
2.不同的社会行为需要不同的场景
人们不同的社会行为需要在不同的场景中进行“表演”,而相同的行为在不同的场景中并不都是合适的,人们要根据场景的变化来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能够适应这个场景,是否表演得恰当。梅罗维茨把这个行为定义为“戴上面具在台上表演(前区)”以及“摘下面具在台下休息(后区)”。这也就与书籍的标题《消失的地域》相呼应,“我们每个人所降生的世界中,既有自由,又有限制”正如不同的媒介会给予我们不同的自由和限制,不同的场景同样会对我们的行为做出限制。而我们在对于行为所做出的场景的选择时,就会被动的“舍弃”一些场景,又或是一些场景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消失”。我们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角色,维护好已有的群体身份,都需要我们学会在新场景中去思考、去选择、去展示。··
3.电子媒介生成新场景,造成地域的消失
对于这部分的描述,梅罗维茨总结出了几点。(1)从印刷场景到电子场景的变化,(2)电子媒介造成的角色变化,(3)地域的消失形成的新角色:“信息时代的猎人和食物采集者”,这部分的理论其实与上一部分的相似,都是围绕着新的场景的出现与地域的消失。正如我们处于印刷场景下时,我们所能够获取信息的来源只能是社会上已经流传着的现有的报纸、书籍等信息,而当我们想要获取到更加久远或是其他地区的资源时,我们的场景选择就受到了限制,我们无法主动地去选择。而电子场景下,我们获取信息不再需要按照它固有的出版日期顺序等,我们的接受度更容易得到满足。
4.部分社会变化的三个维度
这一部分的论述梅罗维茨主要是针对三种角色的个案研究,其中包括男性与女性群体身份变化的个案研究、成年童年角色转换的个案研究、政治英雄降为普通百姓权威变化的个案研究。这三种群体正好代表着我们所处各个社会场景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但这部分的文字我并没有深读,而是着重看了前面几章的内容,了解到了梅罗维茨对于场景的几点构思罢了。
四.感想
这作为我在简书上分享的第三篇读书笔记,其实也同样作为我在阅读传播学类专业性知识类的第二本书籍,其实在仔细品读来,会发现各个时期学者对于传播学领域特别是空间以及媒介方面的探讨是有所相通的。虽然他们所处不同的时代,但他们的思想却是有关联性的,我想这也是传播学相关的书籍值得我们细细挖掘联系的原因之一吧!这本书我并没有读完,我会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把它细细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