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m.weixinla.com/document/39160633.html
(以上是“中国第一高中”称号的来源链接)
很多人对这个评价是反对的。这些反对的根据大多来自流行的理论,例如,违反教育规律、对学生身心健康有伤害、唯分、违背全面发展等等。
教育领域对衡水中学的办学特色毁誉参半。去毁的,大多是同行和社会整体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影响的家长;去誉的,大多是在校学生和他们的家庭以及当地政府部门。
衡水中学到底是对了还是错了?
去毁的,是站在未来会“必然”的角度上的毁;去誉的,是站在当下会“必然”的角度上去誉的。
黑格尔说,“未来不是知识的对象,而是希望和恐惧的对象;而希望和恐惧并不是历史”。
这句话用句通俗的话翻译过来,即,1,知识的“对象”☞是通过知识能推导出来的。是逻辑的必然。2,希望和恐惧“不是历史”☞也就是说,希望和恐惧,是不能通过过去的那些历史经验得以理性安排。这两点也就是说,作为未来和作为希望和恐惧,他们不是分别通过逻辑和历史确知的。
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活动,它成功与否,不能被当下去判断,也就是说,当下不能推知将来之结果“必然好”或“必然坏”,你所认定的“必然”,是以过往的经验和时代的观念为依据,而这些依据不能推知未来必然。
黑格尔对历史的看法☞历史决不重演它自己。
这句话的本意,是通过“历史有重演的特性,它会一直持续到教训被人领悟为止”的句意表述出来的。所以,凭过往的经验和当下的教育观念,是不能判断未来也会如当下如此这般的。之所以你对未来保有信心,是因为你自身历史地发展到了当下,而且对自身的当下认可,从而认定自身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合乎理性,并使你确信自己的历史。也就是说,你的意识里认定☞既然我一路走来到当下是被当下的我确证了的,那么,如按此经验,未来也必定如此这般。殊不知,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你的确证,是站在当下的回顾,而通过这个回顾得到的对当下的确证,不能作为当下判断未来的根据。
所以,只要你承认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活动,就无权用当下判断未来。你期许的未来,只是你所愿意看到的未来。而这个“愿意”,对未来而言,也只是你“希望”的“对象”。
其次,去“毁”的,是站在“类”的概念上的立场。无论作为个体的人遭受了何种苦难,作为“人类”,总是历史地向前发展,在“类”的视野中,你是用“类”的超越性掩盖了“个体”的现实性,也就是有限性。
在这种“类”意识中搞教育,只关注未来中作为“类”的人的发展是必然,这是不对的,而且,这种“类”的前提下的“未来的必然”,不在时间内,它在逻辑内。然而,作为“个体”的人却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作为“个体”的人,他是受到时空限制的个体,个体的人只有在时间内,才谈得上有意义。所以,站在作为衡水中学的家长和学生的角度,他们不是“类存在”,他们是“个体存在”,他们要求的是在有限的“个体”的前提下,让自己当下作为“个体”有意义,他们不会用“类”的高度看自己,他们不想在烈火中永生,并且,要达到类存在,在时间上他们也等不起,百年千年的“类”的发展,哪个作为个体的人关注呢?人生苦短,☞我儿子能上清华,就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意义。
再次,有批评衡水中学在教育教学领域方法很“机械”的,殊不知,机械,就是“量”的层次上的积累,达到“质”的层次,必通过“量”,哪道高考试题都不是考死记硬背的,能考上清华,必是量积累到临界点的质的飞跃,而绝非“机械”所能达到的。
所以,如果说“人性化教育”“以人为本”是当下的观念,衡水中学恰恰是切实地做到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以个体的人为本的教育,这个意识的标志,是首先考虑到了是个体的人,他们的特点是在时空中,绝不在逻辑中。满足他们的需求,要的就是当下,而绝非是引导他们活在虚幻许诺的“必然未来”里。
从这个意义上看,衡水中学是做到了“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意义是☞以作为“个体”存在的人为本。不是以“人类”为本。
其次,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只要他选择了一个“生存场”,必定是其意识中做好了在这个生存的“语境场”中去存在的准备,这个准备,是来自自身积极投入之中去的、有准备地去面对的人生阶段的态度,在一个形成的局部的的“生存场”中,它又不与现实彻底断绝的前提下,它内里面的“场”,什么意义也不缺,不要以为在你的场里才叫有意义,才叫人生意义的完整。所以,不用顾及他们心里有压力,因为,你不在那个“场”中,是外在于那个“语境场”的预测☞不被“抛入”那个场中,一切预测都是模拟前提下的猜测。
你关注的是类的未来,恰恰不是对个体的人的未来的关注。这一对矛盾解决不好,衡水就有存在的价值。
衡水中学教育思想的纷争,是该定论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