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南京传》

一座城市,一段历史。

每个城市都有独属于她的历史。

晨起,一边跑步一边听书,安静聆听。

去过南京两次,考公笔试和面试。差一点留在南京工作。只是还是缘分不够。那时候对南京也不甚喜欢,距离不合适,离家不够远也不够近。笔试时候游玩的秦淮河,没有想象中的精彩繁华,只是短短一段水路。面试时候见到的下关区,也是有些破败。

但其实,以游客的心情,有充裕的时间,也许可以好好欣赏感受她的美丽魅力。


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从公元211年孙权迁治秣陵,到1949年百万雄师过大江,历经东吴霸业、六朝金粉、南唐偏安、明清隆替、民国风云,南京如何一步步走来?秣陵、建业、石头城、建康,南京的古名称有何历史意义?从竹篱笆到明城墙,城市建制怎样演变?孙权、李白、颜真卿、李煜、王安石、辛弃疾、朱元璋、朱棣、利玛窦、张之洞、孙中山,这些人物在南京留下怎样不朽的故事?看著名南京籍作家叶兆言如何书写他眼中的《南京传》。


精 彩 选 段

1. 南京明城墙的长度据说是世界第一,然而后人恐怕无法想象,早在六朝繁华时期的南京,城墙又是什么模样。自孙吴定都南京,经历了东晋和刘宋,已经有过三个王朝的古城南京,它的城墙一直都是以竹篱笆围成。那时候的整个城市看上去,就仿佛是一座巨大的竹寨。所谓六朝繁华,有时候只是一种文化上的可爱。P.099

2.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归,路过金陵,几个陪同的术士见金陵山势峻秀,地形险要,就对秦始皇嘀咕了一句:“金陵有天子气。” 秦始皇听了很不高兴,此地又不是天子脚下,怎么可以有王气,不就是想造反吗?立刻命人开凿方山,使淮水流贯金陵,把王气泄散,并将南京改称为秣陵。“秣”是草料,意思是这里不配称作金陵,只能贬为牧马场。P.061

3. 南京城的设计,从一开始,就有一个像北方虚心学习的过程。学不像,是因为各种条件限制,有些地方像学也学不过来。在中国古代,迄至三国时期,南方的经济都远远落后于北方,城市建设上更是如此。东吴定都南京,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有一些向北方曹魏都城学习的影子。P.102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