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阅无访沧浪亭
文/江南海北的雪
说起沧浪亭,再熟悉不过了。沧浪亭乃苏州名园中的名亭,始建于北宋,原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但我一直没有到访过。客官不竟要问,没有到访过,何来“再熟悉不过”之说?原来,我这里有一座仿建的沧浪亭,一比一,可谓以假乱真。因为有了这座仿建的沧浪亭,对那苏州的沧浪亭就朝思暮想,查看各种资料,也就烂熟于心了。
说起苏州沧浪亭,还真有一番历史可以考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五代十国晚期。据说吴越王钱俶妻弟孙承佑,在宋开宝二年任中吴军节度使,在此营建别墅,百年后渐渐荒废。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集贤院校理苏舜钦在汴京(现开封)遭贬谪,第二年被流放到吴中地区,看到孙承佑荒废的地块约有六十寻,花了四万块钱买为己有。他在北碕傍水建造了一座亭子,感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题名“沧浪亭”。苏舜钦经常驾小船游玩,自号“沧浪翁”,并作著名散文《沧浪亭记》。苏氏经常与欧阳修、梅圣俞等在此作诗唱酬,从此沧浪的名声就传开了。欧阳修应苏氏之邀作《沧浪亭》长诗,诗中以“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卖四万钱”题咏此事。庆历八年(1048年)苏氏去世后,此园几易其主,历经沧桑,几经毁坏,而又修缮重建。历代以来,园林建筑因文人墨客的题吟而出名。沧浪亭,在各朝各代留下了不朽诗篇和散文名作,除了上文提到的苏氏的《沧浪亭记》和欧阳修的长诗《沧浪亭》外,还有明代归有光的《沧浪亭记》、宋代胡珵的《沧浪亭》、清代周凯的《沧浪亭》、清代贾笃本的《登沧浪亭》,等等。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这句出自“沧浪之歌”的名句,正是沧浪亭之所以以“沧浪”命名的寓意。沧浪歌是春秋战国时期流传在汉北一代的民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传唱,孔子、孟子都多次提到。《沧浪歌》并不单单是“劝人出世避祸,独善其身”的,而是强调人不仅要刚直进取,也要有豁达的心胸。“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这是劝人积极上进的。在古代,“缨”代指帽子,而男子的帽子则是地位的象征,喻指“官帽”。“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说这沧浪之水混浊也没有关系,它可以洗涤我的脚。这两句连起来,一“清”一“浊”,一方面体现了“莲出污泥而不染”的境界;另一方面,也寓示了“君子处世,遇治则仕,遇乱则隐”的深意。
我们的园林中,仿建了一座沧浪亭,虽然没有苏州沧浪亭的园林景观,但大体上,我们仿建的沧浪亭也是在水边。去过几次苏州,去过苏州不少地方,但还真没有去过沧浪亭。我们在自己仿建的沧浪亭这里抒发对原址沧浪亭的感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或者:“清风明白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苏氏在《沧浪亭记》中写道:“予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形骸既适则神不烦,观听无邪则道以明;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意思是说:“我常常乘着小船,穿着轻便的衣服到亭上游玩,到了亭上就率性玩乐忘记回去,或把酒赋诗,或仰天长啸,即使是隐士也不来这里,只与鱼、鸟同乐。形体已然安适,神思中就没有了烦恼;所听所闻都是至纯的,如此人生的道理就明了了。回过头来反思以前的名利场,每天与细小的利害得失相计较,同这样的情趣相比较,不是太庸俗了吗!”每当我们游历沧浪亭,我们同样回味着苏氏《沧浪亭记》中的这段话。当我们工作中遇到不快,我们就来到沧浪亭边散步,体会古人建造与感慨沧浪之水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