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我们相见恨晚

今天翻看网盘,发现三四年前存的关于李笑来教你学写作的相关视频,随意点开了其中之一。摸鱼式地1.5倍数听了一会,我发现这个人有点意思。

他对于读书总结了三点,我颇有同感:思考能力,思考质量,思考习惯。

如果一个人光读书而没有思考,像流水账一样浏览结束而不去深入思考,那真是大费周遭浪费时间。

原来,思考是一种能力,而不是本能,真正的思考不是闭眼冥想,而是扪心自问。他提出的几点,我印象有点模糊(这说明了一个问题,读书读一遍,根本就记不住,听课也一样),他说要懂得去思考,建立自己的价值观。

那么,什么是建立自己的价值观?比如,你读完一本书,在读完之后你要清楚,里面什么观点你是认同的,哪些部分你持反对态度,知道哪些事情不能去做,哪些事情一定要做而且务必做好。只有明白这些,你才能树立起自己的价值观。

关于树立价值观的方法,读一本书的时候适用,甚至参加一个社交活动的时候也同样适用:你知道这场社交哪些人更正能量一些,哪些人可以深交,哪些人一定不能成为朋友,你从这场社交活动可以吸收哪些有用的东西,等等等等。

这点突然拨了我很多,最近在读书,而且持续买了很多书,我应该用这种灵魂拷问式的方式问自己,哪些书我可以有空看一下,哪些书我必须马上阅读完并写读书笔记让自己对其中的知识点消化吸收牢记在心,哪些书没必要去涉猎因为那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而哪些书是我阅读盲区得赶紧补起来。

这么一整理之后,脑回路顿时清晰了很多。他还提到,每个人选书,应该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去选择,而不是看推荐书单而选书。这点,我正中下怀,最近买的一些书,有一些是看到写作课的书籍上提到的,当然由于时间的问题,还没有开始读。

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他人的读书书单并非不能参考,因为有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这个东西,很多人可以通过这些内容筛选出一些自己想要但却不知道如何寻找的书籍,如果参考读过本书的人,会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也可以从中发现很多不错的的价值洼地。但是,如果读的过程中发现不是自己想要读的书,一定要立刻停掉。

前段时间,我读了《断舍离》,读这本书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家都说断舍离这本书很好,我听着这个“很好”,就径直奔了去。但是薄薄的一本书,我读了应该有十天之久,而且读的不明觉厉,更搞笑的是,我不知道这本书要提供给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教我收拾房间?教我怎么简化生活?但事实是,每个人的生活习性不一样,而且,我的生活我做主。

而我有一个毛病,我一旦读一本书,总要读完位置,现在看来这真是一个坏毛病,而且大没用处。那本书,当之无愧成为了我最近书单之中最没价值的一本书。

所以看到笑来老师说的关于书单的事情,我又萌生了另一个理解,不要盲目去看别人给你推荐的,本就不在你的需求范围之内的书籍,真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也是一件自我摧残的行为。

关于思考,这真是一门技术活,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正确地思考,并且形成一个良好的思考习惯。从思考要读什么书开始,到读完这本书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认同感和反驳意见,每个人都该有质疑精神。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