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类书籍读了有几本了,时间简史从内容上看是最艰涩的,即使如此我还是要给它打五星。因为此书,让我深刻意识到,原来我从未爱过这世界。
宏观到宇宙的起源和发展,微观到量子力学的不确定性原理,我确实学过相关知识,而在那样的阶段里,我关注的不过是怎样设法解出一道物理习题。当时搞得人头昏脑胀的物理定律和方程,如同缥缈的浮云,放在可远观的位置而后转身忘记了。似乎学与不学,懂与不懂,对于生活并无什么影响。如果今天没有重新读时间简史,也许我会一直这么认为下去。八年前我曾读过此书,惧于书中抽象的物理概念,就半途而废了。偏偏我就重读了,与八年前截然不同的心境,此次带给我的是质的改变。时间如流水,然而如果不是每天的日出月落,我可能根本意识不到时间的流逝。书中不但将时空划成维度,更赋予了时间以具象,有开端也许会有终点,如同物质的生长和消亡,原来看不见的不一定就不存在。信息化时代的最大特征,莫过于知识传输渠道的多样化和传播的快速性。宇宙大爆炸,奇点,引力波,虫洞,黑洞,这些概念渗入人心都是在悄无声息间发生的。不管是否由上帝创生了宇宙,在由粒子反粒子相互碰撞产生气体充满宇宙的初期,发展到现在星云星系各自成团的阶段,无论怎样看,人类的存在都是精密条件下的意外。而我未曾珍惜过这得之不易的存在,甚至还未找寻到存在的理由,只是在了解到我们历尽千辛万苦,才形成这样的实体和思想,就觉得一切的迷茫和逃避,都是不值得。
前几天和一个网友聊到书籍,对方问我喜欢看什么书,我说,喜欢科普类的,因为我所有的思考和世界观的形成都是基于自然科学知识,而非被动接受某个作者的思想。其实这么回答,完全是因为当时许多常识性认知正在被时间简史里的观念颠覆,而后再回想这句话,就更加确定思考和知识的重要性。也是因为此书,发现自己对于世界认知的匮乏如同荒漠,所以可能下个阶段会读各种通识本吧。读再多的书,想再多的事,最终都会落自身这一点上,所以我不太想谈论哲学观之类,却还是免不了这个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