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是培养孩子阅读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期,当阅读兴趣和习惯都有了,如何提升阅读素养是关键。接下来分享我和女儿三年来共读同一本绘本的故事。
第一次和小青虫姐姐共读《穿毛衣的小镇》是她刚刚3岁时,她表示喜欢,还把书名记忆成《冷冰冰小镇》,不过从认知水平、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来说,她只是读到一个温暖感人的故事。(第一次阅读是比较浅层的,以兴趣出发。)
第二次是在她4岁左右的一天,在饭后,她提出要求一起共读《穿毛衣的小镇》,读完后,见她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想试着了解,就问她:“你很喜欢这本书吗?” 她直点头。“你都喜欢什么呢?”我又问。她却答:“我喜欢公爵”。 我内心诧异又疑惑地问到:“你喜欢公爵,为什么呢?她”继续回答:“因为他很帅”。原想反驳她,或者说,纠正她,但还是忍下来了,同时也想听她继续说下去。我回应她说:“公爵很帅?!让我们一起再看看!”于是,我把书重新翻到公爵出现的那一页,看一看说到“哦,没错,公爵很高大,衣服也很漂亮,外表很帅气。但我觉得他安排小偷偷安娜贝尔的毛线盒子,这样的行为可就不帅了,你觉得呢?”。(先肯定她的说法,然后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最后提出思考)她不吱声了,似乎想反驳,可能又觉得我说的有道理吧,但孩子认定的事不会轻易快就妥协的,她小声地嘀咕着:“可安娜贝尔就是不卖呀”(她想说这不能完全怪公爵,公爵想买,可安娜贝尔就是不卖,没有办法之下公爵才偷的)。又是诧异,她说的话并无道理,其中在孩子心里,公爵与安娜贝尔就好比我们经常看到的,在一起玩的两个小朋友,其中有一个带来了一个很新奇很有趣的新玩具,另一个小朋友很好奇很想玩,可这个有新玩具的朋友又总是不愿意,好话说尽,交换玩具也不行,最后很想玩的小朋友可能就想到抢了。如果我们站在孩子角度来看,这不也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只是在是非面前,还是需要有明确的引领给到孩子。同时让我惊喜的是,也因为这一点让我更喜欢这本书,更钦佩作者了,这样一本温暖人心,引人深思,甚至充满人生意义的书,作者每一个细节都能做到从孩子角度出发,让孩子找到共鸣,让童心世界更加真实。(第二次阅读才是逐渐进入产生深刻影响的阅读。)
读书是自己的事,我允许她有不同的看法,而且每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看法,也只有孩子真正静下心来,深入到画面和文字里,才会有真正属于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因为喜欢,又有了我们的第三次共读,是在她5岁多的时候,我问她,你觉得安娜贝尔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她很乐意地和我一起讨论总结:安娜贝尔是一个很善良(他给所有的人,给所有的动物都织毛衣),很勇敢(公爵硬逼着她卖毛线盒子,但她勇敢的说“我不卖,谢谢”),很聪明(不怕冷先生从不穿毛衣,她就为不怕冷先生织了顶帽子)的女孩。我继续问她:“如果你是安娜贝尔,你会怎么做呢?公爵问你,毛线盒子,一百万,你卖不卖?她很肯定回答:不卖!我问:为什么不卖呢?“如果你卖了,你是会得到一笔钱哦。”她居然愤然说到:光有钱有什么用,这样,她的梦想都没有了。
小主人公用一根毛线,织出一个温暖小镇,一个小心愿从此让世界变得五颜六色。很明显,深入潜藏着的真正内涵她体会到了。(第三次阅读,不再被故事情节内容所单一吸引,而是进入更深的体会和享受阅读。一个毛线盒子,是小女孩用它对这个世界表达爱的一种方式。)
儿童就是这样通过一次次重复阅读中“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自我成长”,随着阅读的深入,“润物细无声”,阅读素养在滋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