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老王一起生活十余年,最大的分歧和矛盾都是在生活细节。他对环境、秩序要求很高,注重条理和整洁度。我不拘小节,随心所欲。
有了小王后,这些矛盾,就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上。
每天清晨,小王睁眼,我就打开“唐诗宋词”,我和小王一起一边慢悠悠洗刷刷,一边神游穿梭在诗词歌赋之中。早饭也是如此,原本枯燥烦闷的早晨变成元气满满,且不谈日经月累中的碎片化的学习和收获。
当然,我肯定没注意,小王吃早饭的吃相、礼仪。这个时候,老王会忍不住一直在旁边提醒,喝水没?注意不要掉到地上?吃快点?当心烫?吃完马上去洗手。。。
小王有时还沉浸在诗词的世界里置若罔闻,有时会应付一下。老王自然更加看不惯,脸色会沉,声音会响。我有时在一旁若无其事,有时会忍不住给老王脸色。
这一天,果然又上演。老王气急:孩子大了,吃饭也是一个礼仪,你不闻不问,还给我脸色。
他气呼呼送小王上学后,我仔细整理了一下思绪,静等老王回家后,真诚沟通。
肯定老王的需求:孩子大了,对他礼仪方面的要求不仅仅关系到他的形象,还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形象。这点我没注意,确实不对。
表达我的需求:一早的心情决定一天的心情,吃饭的时候不是给规矩的时候。且孩子时间非常宝贵,这些碎片化的积累非常重要,被不断打扰并没好处。
达成协议:把对孩子礼仪方面的要求整理一下,可以写下来,然后找个专门的时间和孩子好好沟通,以后早上不提醒,只是过一段时间集中指出和肯定。
(当然,过程并非这样风和日丽,两人也不是并无情绪,但总算一直提醒着彼此共同的目的,还是达成了协议。)
晚上,小王回家,我刚提出这个话题,“爸爸妈妈觉得吃饭礼仪非常重要,你大了,需要提醒你,.......”,小家伙立马接过话茬:“这个我认同,但不要在我早饭是喋喋不休,你们可以整理一下统一告诉我。好,今晚我不想要这个规矩,明天给我吧!”
我偷偷看一眼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