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至暮年,还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轻重,需好好端正一下自己所处的位置。总把自己当成了香饽饽,自作多情地认为他人都应当让着自己、尊敬自己,盲目自大,可就大错特错了。
王贵香,今年七十八岁了,在同齡人中,身体还算不错的,没有任何基础病,且腿脚还挺利索、腰身也不酸不疼。老伴在世时,都是丈夫做饭整理家务,她素来不肯伸手,自此养成了游手好闲的习性。
前年,老伴因病先赴黄泉。儿子李强孝顺,害怕母亲因初失伴侣,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孤独寂寞,便与妻子张敏商量,欲将老母接到家里住些日子。张敏也不是不通情理之人,欣然应允。
此际,李强与张敏的女儿喜得贵子,张敏又要照顾刚生产的女儿,还要照看外孙,忙得不亦乐乎。婆婆身体壮实,也希望婆婆能搭把手,为她分担一下日常生活中的琐碎之事。
未曾想,王贵香来到儿子家后,便当起了甩手掌柜。无论儿媳妇忙到什么程度,她都稳坐钓鱼台,绝不伸手揽任何活计。吃完饭后,一抹嘴就去房间看电视,纵使儿媳忙得不可开交,她也不肯帮一下忙。
李强在工厂里算是有一定职务的人,平日有求于他的人不少。无论是平日,还是节假日,给她儿子送礼的人挺多的。故她儿子家里,山珍海味长年不缺。
李强在母亲刚来自己家里时,知道母亲喜欢吃对虾、鲍鱼,便嘱咐妻子每天给母亲煮上一个对虾和一个鲍鱼。婆婆初来时,张敏按照丈夫的吩咐每顿都为婆婆准备一个对虾、一个鲍鱼,可谓照顾得无微不至。
张敏见婆婆来自己家后,竟然当起了太上皇,不仅不帮助自己分担一些家务,还要在饮食上经常挑三捡四,心里很不痛快。不久便将餐桌上的对虾与鲍鱼给掐掉了,换上了丈夫与女儿平日喜欢吃的排骨。张强由于工作比较繁忙,回家吃饭常常没有规律。王贵香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要她喜欢吃的东西,不吃够决不摆手。往往,张敏给丈夫准备的排骨,都进了婆婆的肚子里。
这还不算,张敏安排早餐时,给每个人都准备一个鸡蛋。婆婆爱吃鸡蛋,高兴时,她能将四个鸡蛋自己一个人全部包圆。张敏气得眼珠直翻,碍于丈夫的面子,只好忍气吞声。但背地里,没有少在丈夫面前指摘婆婆的不是。李强也看不惯自己母亲,倚老卖老的作派。但那毕竟是自己的母亲,他又能说什么呢。
王贵香在儿子家里仅呆了一个月,就与儿媳张敏的关系处得非常紧张。李强害怕婆媳关系搞僵,找借口把母亲送回自己家中。王贵香总感觉自己的儿子在工厂当官,自豪感经常溢于言表。为了炫耀自己儿子有本事,常常把儿子送给她一些价值不菲的东西告诉左右邻舍,还添油加醋地将自己知晓到儿子的一些奇闻轶事呈现于他人面前。他儿子对此很生气,怎奈是自己的母亲,也不好多说什么。
一年中秋节,儿子李强让女儿去接奶奶来家吃饭。孙女打电话问:“奶奶,您在哪里?爸爸让我去接您到我们家吃团圆饭。”王贵香却反问道:“没有对虾面,我可不去。”孙女打趣道:“奶奶,今天过节,家家户户都吃饺子,上哪里弄对虾面呀?”
唉,王贵香就是一位这样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她总感觉自己是长者,小辈就应当毕恭毕敬地围着自己转。俗语云: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自己的儿女有条件的话,一定会尽心尽意善待自己的父母。但儿女成家后,自己的小家庭里还有异姓人同席共枕,有时自有身不由己之时。
打开电脑,翻看手机,时常能够翻阅到老人与年轻人在公共交通工具上争抢座位的报道。有的老人因目的未达成,而恼羞成怒,或破口大骂,或动手争抢甚至大打出手。细心者不难发现,评论区里一边倒的都谴责老者为老不尊的说辞。
孟子在《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孟子要求君子之为,普通百姓怎能达到如此境界呢。笔者也将步入老年人之行列,谨律自尊、自爱的处世为人准则,尽量少打扰他人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包括自己的儿女。切不要把自己当作宝,力争不做累赘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