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在“旋涡 ”中
别人的出生可能是一种惊天动地,是“横空出世莽昆仑”,李文干没有,他的出生就那么简单,简单中有些凄楚。
1974年,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人们有几分提心吊胆,但却是那样的淳朴,即使挣公分很累,即使生活是那样的艰辛,人与人之间却是那样的热情。这年十月十八日凌晨,秋露含霜,兰洋区大口公社唐口组一大队的一户人家忙碌不停,茅草房的烟囱冒起了烟,远远地就嗅到了是柴火的味道,纸糊的半墙高的小窗烂了一个个小洞,凉飕飕的风一缕一缕的往里灌,煤油灯在黑暗的土墙里一闪一闪的,小火苗似乎在拼命的展露生命的顽强。突然,哇哇的婴儿哭声传出了屋外,一个不到十岁的男孩高声的在叫着:“生了,生了,嫂子生了个小侄子儿”,这幼稚的声音似乎刺穿了遮天的布,天亮了,一个小生命来到了这个世界,父亲给他取名为李文干,意思就是长大以后,当干部,像工作队哪些兜里撇着钢笔的人。
两年的时光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但李文干找不到他的母亲,只是半夜里要找妈妈,只听父亲经常说:“要听话,你老娘出门了,过一阵子就会回来的。”有一天,感觉到村子里的人不对劲,很多人在议论什么,有些人还泪水盈眶,爷爷是那样,父亲也是那样,李文干也跟着哭了,以为母亲永远不回来了,后来才他知道是毛主席去世了。过了一段时间,家里来了个女人,父亲让李文干叫她妈妈,可是李文干始终都没叫过,因为她知道他是有母亲的,于是又吵闹着要找母亲,扯着嗓子哭得昏天黑地,嘶哑的哭声真叫人心疼,可是谁也不管他,谁也管不了,直到哭不出声音睡去,而那个女人以后就是这个家庭的主人之一了。
1978年,人们好像换了天地似的,阳光、兴奋。李文干已经4岁了,好像要比村里同龄孩子懂事得多,经常向他爷爷问些稀奇古怪的事情。爷爷告诉李文干的父亲,这孩子将来有出息,要好好待。
爷爷赶着大水牛,把李文干放到牛背上,李文干又惊又喜的骑着,碧翠的青山上传出小鸟的叽叽喳喳,偶尔听到画眉动听的嗓音。走了好久好久,终于听到爷爷说:“到啦,去磕头”,対着一个不起眼的土堆,李文干一头雾水。问爷爷:“爷爷,为什么要对土堆磕头”,爷爷说:“磕了,爷爷给你讲”,原来,那土堆里葬着的就是李文干的母亲,李文干一岁时,母亲患肺痨医治无效去世了。
李文干本以为母亲总有一天会回来,所以他每天都快乐的期待着,他盼望着母亲回来的时候自己能干事了,比如做饭,下河洗衣服等等,而今彻底失望了。李文干嚎啕大哭,爷爷也哭了,爷爷硬是抱着李文干离开了哪个令李文干痛不欲生的坟地。(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