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朋友圈刷屏的“旅行青蛙”也被身边好几个好友安利,甚至身边一些知识型大IP也在玩,我就很好奇,一个养成类小游戏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一个个玩家在朋友圈主动安利。
于是闲暇时间也下了一个来看看。
给我的青蛙取名为十三,因为这是我曾经在娃娃机里抓到的唯一一只娃娃的名字,因为那天是13号,所以就起了这么简单粗暴的名字。
十三是一只沉默的青蛙,我知道你们的也一样,不说话,只干自己的事情,但因为他是我的蛙,所以跟你们的蛙不一样。
我用庭院里采摘的三叶草给他换取食物和物品,放在桌子上,或者帮他收拾进行李。
他的生活很简单,不是在外旅行,就是坐床上看书,或者写写画画。
有时候很好奇,想知道他看得到底是什么书,困得直点头,还坚持要看。于是我就这么目不转睛地盯了他半个小时,直到眼睛酸疼才作罢。
十三会一声招呼也不打独自出门旅行,我每次一觉醒来都会发现他又不在家,所以能不能见到他完全凭运气。
看到屏幕上出现他寄回来的傻乎乎的游客照明信片也会觉得好笑。
每次旅行回来还会背特产,基本上是比较常见的小吃。
也许他知道我在家里挂念他。
很多人都觉得养娃就像养孩子一样,也体会到了“当妈的艰辛”,我也是,虽然我不怎么管他,完全放养型,但隔一段时间也会想想他在干嘛呢。
玩着玩着,我就想到了我和爸妈的关系。
宽松、独立母女关系
老妈是狮子座,却完全没有狮子座的霸道和说一不二,也不像传统的中国父母一样事事包办,从小到大她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自己考虑”。言下之意,你也是个独立的人,自己独立思考,不论结果如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高二那年,美国肯塔基州一所中学来市里招3个交换生,全市高中生可参加,参考的标准是性格和口语表达。
在学校得知消息后,一路忐忑不安回到家,一面害怕失败,一面又很期待异国的生活(没错,从小面子包袱就很重)
回家问老妈:“妈,你说我报不报名”
“报名有可能失败,不报名一定不会成功,没面子和零机会,你自己看着办”
想了一晚上,老妈说的对啊,不报名一定去不了,要面子干啥啊~
后来,参加三对一面试(三个面试官,一个面试者),顺利拿下通关offer。
然而,多年后才从亲戚处得知,在刚通过面试后,老妈就卖掉了家里刚买的一套新房(只剩自住一套),给我做接下来的学费。
而每一周我也都会跟家里视频,聊聊近况和学习。
喘不过气的父女关系
和与老妈的关系不同,我和老爸的关系小时候一直比较紧张。
老爸和传统的父亲形象有所不同,反而是“爱唠叨的那一类”。
小时候,都会和同学在放学后互相打打家里的座机问问作业,很正常,相信大家都干过。
然而到了我们家有两种情况,如果是老妈接的,问过找谁之后就会转给我;如果是老爸接的,那多半这个电话会夭折,从姓名、班级到父母职业,从哪里知道的电话号到打电话目的一一询问。
然后,我再也没有接到过任何一个同学打来的电话。
老爸的过度保护和老妈的适度宽松民主,形成了不同的两种状态。前者让人喘不过气,后者让人甘之如饴。即使是父母儿女,也要保持适当地距离和尊重。
就像这个游戏一样:妈妈从不拦着想远行的小孩出门,因为担心而会为他在行囊里装上幸运符;小孩想要出去看看世界,但也从来没有忘记在家里等他的人,寄回照片给家里的人看,也总会回家来住一阵。
这是一种令人感到无比舒心的默契。
有时候我们会以爱之名要求对方必须在我们的身边,必须按照我们的要求行事,否认对方的选择和需要。
不止是亲子关系,在朋友、恋人之间,我们也经常听到“我是为了你好”这个说辞,而替对方做决定,不顾对方的真实需要。
我们认为如胶似漆,为君思量是种亲密的表现,但界限感和尊重才是得以成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