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再回想起当初来QD面试的经历仍然觉得那是整个校招面试中表现最好的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穿了正装去面试。当时秋招已进入尾声,身边不乏拿到好几个offer的同学,自己有些焦躁。或许正是这种焦躁影响了后来的种种选择,因而造成了我在上班一年后不得不重新来过的现实。
最初萌生跳槽的念头是在去年底QD自办的年度活动上,那次活动的间隙从同事昊哥那儿听说了很多关于QD的负面事情,比如业绩连年下滑、同事懒惰散漫、领导冥顽不灵等等,当时的感觉就是内心有一方天地瞬间崩塌,要知道我当时刚入职3个月,还满心期待着能够在这儿学到很多东西、有所作为,快速成熟起来。于是在那次活动剩下的时间里我干什么都有些心不在焉,甚至看同事的眼光都发生了改变。那天之后本还想在此待上两三年的我果断决定待够一年就跳槽,然后楚先生——我的直属领导把微信公众号的工作交给了我。
我曾经告诉楚先生如果没有微信公众号这项工作或许我早就走了,毕竟销售这个工作我并不喜欢也不适合。说这句话并不是在埋怨他耽误了我出走的时间,而是感谢他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正是这个工作让我得到了很多机会。楚先生应该是非常罕见地几次三番劝员工早日跳槽的领导,他说我和他年轻的时候很像(他比我大9岁),所以希望我可以不走他走过的弯路,他深知这里的种种不好于是愿我早日出坑。关于他自己的选择无论是作为同事还是作为朋友我都尊重和理解,他说过如果你真的希望一个人好,那就请让他自己的方式好。
劝我走的人不只有楚先生,还有昊哥。我和昊哥的关系在那次长谈之后变得熟络起来,他开始向我讲述更多发生在QD的故事,我也开始向他吐露我的各种心情,而怎么也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跳槽。昊哥告诉我我这个岗位的流动性非常大,之前基本上是来一个走一个,他劝我早做打算。道理我懂,我只是在等内外部时机都成熟的时候。7月初再一次打开了招聘网站投下了第一份简历,大约两周后我去面了第一家——N公司的新媒体专员。
在此有必要说明的是因为自己在QD的这段时间里既有做销售、市场的工作,也有做新媒体的工作,所以此次跳槽的目标岗位也是两类,一类是市场、一类是新媒体,相应地简历和面试时的说辞也有两套
时隔半年多,当我再次和面试官相对而坐等待着对方抛出的各种问题时,我发现我还是很紧张,暗自希望自己不要被刁难。不同的是这一次我更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在投简历和面试的时候都更加谨慎。N公司的面试并不成功,问题在于我并不能接受周末偶尔会上班其他工作日调休的工作模式,并且对方也似乎认为我之前运营的公众号的风格与他们的差距太大。事实上我从整个的接触来看,N公司的这位HR实在不专业,面试前都没有和我沟通面试时间就发了封邮件给我,我是隔了一天才看到然后赶紧和那边再约了另外一个时间。
由于起初阶段我并没有将自己挂在网上的简历设置成“不公开”状态,因此会时常接到一些投递之外的公司的电话,有些从没听说过,一般都会拒绝;有些让人不胜其烦,比如某保险公司;有些我还真去面试了,比如Z公司和A公司。
去Z公司面试了两次,一次是客户AE,一次是策划。前一个岗位尽管是分一些真正有需求的客户给我不需要我去开发,但本质还是销售,自己没什么兴趣加上我在现有的工作实在没什么成绩(主要是我在接手了微信运营的工作后基本放弃了客户的开发),所以也没打算往下走。后一个还是我主动放弃了,因为我不太想进入广告行业工作。
A公司是一家日企,打印机是主打产品。是比较想去的一家,但无奈面试失利,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穿着不够正式,为此后来我在楚先生的再三建议下置办了几件新衣服专门用于面试;二是我在回答“有没有考虑过进入广告行业工作”这个问题时表露了自己对于广告人经常加班的反感;三是我真的没接触过除了微信之外的其他网络营销方式,而A公司需要的是网络营销专员,说实话我到面试结束也不知道这个岗位到底是干什么的。
为了获得更多的机会,我还动用了同学关系,让他们帮我内推AZ和QA的岗位,而且还真的去面试了。AZ的面试共有三轮,三位和应聘岗位相关的经理轮番轰炸,从兴趣爱好到职业规划、从到过往工作中的成就与不足到对AZ的了解,从自我评价到为何选择这个学校和这个专业,甚至还有数学题,比如301/300和302/301哪个更大。一个半小时的面试下来我口干舌燥,险些招架不住。然而这次面试却是众多面试中我认为双方沟通最充分的一次,也是对我过往工作询问最详细的一次,事无巨细地聊了公众号的文章如何写作、增粉如何、抽奖活动是如何一步步做的等等,也让我对过往的工作做了简单的梳理。当然我也从对话中听出了对方的一些质疑和不解,比如“你们的粉丝这么少其实也不需要专人来负责做吧”“你运营的一年粉丝就增加了不到1000,其中有四分之一还是靠抽奖得到的”。也许不出去看看,你真的会以为这就是全世界。
挺想去AZ的,而且我也真的在几天后拿到了offer,唯一且也是最不能接受的是这个岗位不是正式员工,是劳务派遣,即劳动合同的甲方是劳务公司而不是AZ。如果接受这个offer,那么我的跳槽之路马上就可以结束,如果不接受,我就要继续不停地投简历、面试,再投简历、再面试,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结束。考虑再三我还是拒绝了,说白了有一天我从AZ离开了,我拿什么证明我曾经属于过这里,并没有,因为我始终都是编外人员,那我宁可不去。不过这次的成功多少也给了我一些鼓励和信心,让我知道其实自己也没有那么差劲。
接到QA的面试电话时我正在上海出差,因为之前让同学的同学帮忙内推的简历据说并没有通过筛选,所以还能接到电话多少有些意外。这次的岗位也和我之前申请的不一样,是产品运营,负责一款叫做“加固保”的APP。以上就是我从HR那儿得到的全部信息。尽管QA的公司所在地距离现租住地比较远且并不清楚岗位职责是什么,但还是非常重视珍惜这次机会。从上海出差回来的下一周一共面了5家,QA是第二家。面试一共两轮,先是一位可能会成为未来同事的姐姐在问了一些离职原因、期望薪酬等常规问题后就开始滔滔不绝地和我向我介绍工作的内容以及可能会不适应的地方。工作内容的官方表述是“负责技术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沟通工作,既要对产品有所了解也要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是客服?在和她的交谈中我能够说话的机会比较少,我隐隐感觉没戏了。这样的感觉在第2轮和产品经理的沟通中更加明显。一句“简历太白了,既没有互联网公司从业经历也没做过做过运营工作”就基本判了死刑。可能是为了避免尴尬,后面这位女经理还和我闲扯了一些“北京孩子可以每周都回家”云云的闲话,我心里清楚她觉得我不合适。
从QA出来我心情相当低落,有一部分是因为面试失利,更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虽然也上了一年班,但会的太少,远远达不到公司对人才的要求。
那一周里除了QA之外我还马不停蹄地面了另外4家,事后想来有些公司根本没必要浪费时间去面试,因为即使真的给了offer也不可能会接受,但当时就是躁得不行,根本静不下心来干活,只好用面试来让自己有事可做。
时间进入9月,我在求职意愿上慢慢向市场类岗位倾斜,因此我拒绝了一些还真的拿到了的offer,比如FTX、QH(竟然没有公积金)还有TS,QL网和GY网的复试干脆就没去。并且随着面试的增多,我发现有的公司能够发来面试邀请主要是因为岗位本身的特殊性。BFXY(BFYY的子公司)的市场专员需要驻店工作,早十晚七,工作地点三里屯;JRTT的内容运营专员需要不分昼夜地审核视频,对,还要上夜班,晚九到早九;ZGXWS的情况也是类似,有大夜班。不好意思,在下实在接受不了这些,起码在我还有其他选择的时候真的不能接受。
我有时候特别想知道一个时间表,一个何时能够找到合适跳槽公司的时间表。也许我也没有资格抱怨对人才的挑选十分苛刻,也没有资格要求公司是弹性工作制还得有食堂,但我必须要说的这个过程是熬人的,我比任何人都想赶快结束这一切,这样一来第一我不用再频繁外出奔波,二来我也可以不再耽误手头工作的进度,完全交接给别人。在此我要再次感谢楚先生,他不但一直保守秘密还十分关心我的面试情况,也没因为我的频繁请假耽误本职工作而怪罪我,同样还是高标准严要求地把关我的每一项工作。
即使再沮丧再焦躁再迷茫,我也清楚地知道药不能停,跳槽这件事和学车一样,一旦开始就无法轻易半途而废,我继续边工作边等待着着下一次面试机会的到来。M公司和Y公司的电话是在临近中午时分打来的,当时我正准备排队打饭,为了更好地听清对方在说什么,我特意从地下一层的食堂跑了上来。最初知道M是因为它曾到我们学校做过校招宣讲会,是一家成立刚三年的互联网生鲜电商公司。相比之下Y可是软件行业里的老牌企业了,成立将近30年,集团旗下有十多家子公司。接完电话的心情马上好了许多,起码又有新希望了。
两家公司的面试安排在了同一天的上下午,上午先是M。人力和部门主管两轮面试下来最大的感觉这又是一家极力压榨劳动力的公司,工资只给5500,我猜想这与我毫无相关工作经验有关系,上班时间早九晚七还不管饭。部门主管自始至终都对我是否能胜任这份工作充满疑虑,尽管我的确给出了一些实例来说服她,但我已经不想来这个公司了。
下午Y公司的面试也是两轮,部门经理很直接,没用我自我介绍就直奔主题,问我写没写过新闻稿、做没做过H5邀请函并看了我的作品,然后她说了这个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她对这个人的期待,看得出她对我还算满意。人力面试假设了几个工作情景问我会怎么处理,然后就开始聊薪酬福利、上班时间、试用期这些细节了。之后还会有一轮总经理的面试。从那儿出来我觉得这个有戏。
第二天M的offer就给了,但我拒绝了。这家公司大概隔了两周后再次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拒绝的原因,当听到是薪酬太低时,电话那头的男士说出了这样的话:因为你确实没有经验所以给不了太高的薪水。呵呵,那就没有继续对话的必要了,你给不了有人能给啊。
Y的总经理面试让我等得有些着急,为此我还给那边去了电话,被告知总经理实在是太忙了。谁知过了半个多小时有又接到了电话,通知我下午复试。于是我待楚先生现身单位后第一时间向他说了情况,吃过中饭就回去准备面试了(拿简历、换衣服)。那天下午我从四点生生等到七点才见到总经理,然后在现场即兴作文的环节答非所问,沮丧而归。我可以说总经理的问题我毫无准备也可以说过长的等待时间把我的面试状态和热情消耗了大半,但都不能改变总经理直言我答非所问的残酷事实。虽然我后来给他看了我写的展会报道,我还是像霜打了的茄子一样免不了产生了失落和忐忑的情绪。
新的一周,十一长假的前一周又面了4家:AL、ZGJ、FL和WT。AL的面试官从听到我的离职原因是“原单位太清闲”开始就表现出了不满,她认为工作的清闲并不意味着我就可以没事做,我可以自学其他东西。好吧,你说的太对了,请问我可以走了吗?
ZGJ的办公地点在清华大学的一栋办公楼里,去的路上我还在想以后要是能在大学里上班感觉很棒啊。面试前先做了一份试题,主要考察语句连贯、词语含义以及数学逻辑。之后和一位女主管围绕工作聊了很多细节的东西,比如原工作的详细内容、对ZGJ的了解、与岗位的匹配点、对新工作和团队的期待,还有别人对我的评价和兴趣爱好等等,几乎面面俱到。一般情况下,当面试官接二连三地向你提问并对你的回答进一步追问时,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对你很感兴趣,面试的成功率比较大;另一种是对你充满疑虑,希望可以通过你的回答消除他自己的顾虑。自我感觉这次是第一种。
FL和WT的面试本可以不去,只是出于一种惯性,觉得去了就是一次机会,万一成了呢。我曾问过我舍友范先生一个问题:如果某家公司真的给了你offer你还是不想去的话,那是不是完全可以不投简历或者不去面试。其实答案显而易见,只不过是当局者迷罢了。
我曾想如果十一假期之前还定不下来去处是不是没法安心休假?这就好像学生时代总希望期末考试能考好,这样就可以好好过年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只有两个,要么放弃尝试,等到来年三四月份再说,毕竟金三银四是跳槽的黄金时期;要么继续找,直到找到合适的为止,总归还是要走的。又或许根本没有必要给自己设置什么期限,十一长假不是截止日期,它更像是一个供我调整和休息的休止符,在养精蓄锐之后更好地再出发。
事实上,老天并没忍心再让我继续为跳槽而奔忙,我在9月29日拿到了Y的offer,并且我也要了。至此,横跨整个夏天,持续了两个多月的跳槽之旅正式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