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市第十五小学 马永兰
在2022年3月5日“千课万人”小学语文教师“‘聚焦典型要素,把握最新样态’备课专场”活动中,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展示了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母鸡》两节示范课。这两节示范课让所有的观课者眼前一亮,并留下了深刻感触---王崧舟教授的课和以前上的所有的课都不一样。
这两节示范课到底暗藏着什么“玄机”?代表着一个怎样的风向?以后的课堂又会是怎样一个新刻度?带着这些疑问,我反复观摩学习了两节示范课及王崧舟教授题为《文学阅读与任务情境创设》的讲座。通过观摩学习,我不禁为王崧舟老师的教学创造性拍案叫绝!诚然,王崧舟老师的课堂教学已达到了一种新的境界。王老师这两节课所呈现的复合性语境就像一颗璀璨的星星,让《母鸡》一课的教学熠熠生辉,令人难忘!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课堂中,任务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学生与文本深层对话的主要载体。王崧舟教授的这两节示范课打破了以往课堂单一语境,即文本语境的局限,走向文本语境与复合语境的有机融合。在整堂课中,文本语境和复合语境交错交织,贯穿始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在讲座中,王老师提到复合语境,即文本语境和创作语境,本节课创作语境的线索就是“写控诉状——写表扬信——怀念母亲”,灵感则来自于美国语文中的《称象》,他指出单一语境的弊端在于取消主体性、弱化参与性、遮蔽生活性、缺乏整合性,复合语境的优势在于主体性、参与性、生活性、整合性,从而指出任务情境创设要彰显情感性、强化审美性、激活想象性、把握和谐性。
一、复合语境——让儿童成为课堂主人公
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课堂的生命在于学生的主人意识和学习兴趣的萌发,学生生命意识的觉醒和学习创造能力的爆发来自于内心对生命和学习的渴望。高扬课堂教学的主体性,旨在强调学为中心。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要追问,谁在学?为谁学?学得如何?回答是,儿童在学;为儿童而学习;学得如何最终要通过儿童表现出来。
复合语境创设的价值之一在于让儿童成为课堂的主人公。王老师整堂课任务情境的创设,始终做到了让儿童在现场。比如,在充分感受了母鸡的讨厌之后,王老师继续抛出问题:母鸡该不该滚蛋?滚了吗?发生了一件大事,是什么大事呢?你们当时都在现场。接着有一个学生回答---母鸡下蛋了。王老师评价——看来他不在现场,随即再请一生回答——母鸡生出了一群小鸡雏。其次,在引导学生理解“警戒”一词时,细细揣摩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它在替自己的孩子做警戒?这一细节也是代入感极强,学生分明就站在老舍先生家的院子里观察这只鸡母亲,亲眼目睹它做了母亲之后变得“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二、复合语境——让儿童成为主动思考者
复合语境的创设的价值之二在于让儿童成为主动思考者。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没有一条寓有诗意的感情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智力发展。”原始语境因取消了学生的主体性,弱化了学生的参与性,主语不见了,儿童的那个“我”不见了,故课堂中更多的是“要我学”,学生的思维状态也是被动的。复合语境的创设,让学生真正成为文本学习的主体,课堂学习思考的主动建构者与发现者。
比如,在课堂中王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语境:他说老舍先生一纸诉状把母鸡告到了夫人那里,叫她不要再养母鸡。可夫人根本不为所动,你没有具体事实,我不信。老舍先生只能压着性子继续仔细观察母鸡,然后一五一十把母鸡讨厌的事实记下来。于是,学生就迫不及待地默读文本,和老舍先生一起寻找母鸡讨厌的具体事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考是自主的、积极的,深入的。有位教育家曾说过——孩子要成为课堂的主人,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死背教条,而是要审时度势,及时发现有利资源,加以整合,让学生的生命化体验真正融入课堂。王老师正是通过成功创设复合语境,让课堂主体呈现“我思故我在,我在故我思”的良好课堂生态,促使学生的生命化体验真正融入课堂。
三、复合语境——让儿童成为文本共情者
复合语境的创设的价值之三在于让儿童成为文本共情者。王崧舟教授指出,从根本上来说任务情境的创设其实是基于儿童本位的教材再认知、再加工、再创造。我们要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情境中,获得更切合自身的语言经验,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更好的发展,这才是我们在文学阅读当中创设任务情境的根本宗旨。
在王崧舟教授的课堂中,课伊始为了引导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对母鸡的讨厌,王老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说老舍先生的夫人养了一只母鸡,自从母鸡来了以后,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了。接着依次播放母鸡不同叫声的音频,用语言创设情境,带学生来到老舍先生家的小院,感受正在静心写作、和朋友谈论剧本等时,突然听到母鸡那聒噪的叫声。体会这时候老舍先生的心情,并引导学生谈一谈换了是你怎么办?课中通过一条条寻找母鸡讨厌的事实,并采用复沓式朗读,反复书写“讨厌”一词,让学生对老舍先生的感受感同身受,发自内心讨厌这只喜欢大声喧哗、无病呻吟、欺软怕硬、自我炫耀的母鸡。最后当母鸡产下鸡雏后,细读文本寻找母鸡做了母亲后,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事实,体会老舍先生对母鸡的敬重、喜爱。
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学生的情感随着作者的情感变化而变化,学生已然不再是冷眼旁观者,而是作者老舍先生本人,和作者一起同悲共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也感受着文学作品的情感张力带来的独特艺术感染力。这正是复合语境所彰显出的独特教学魅力,就是通过创设多重语境,让学生沉入文本,深层卷入,与作者同频共振,同呼吸共命运。
四、复合语境——使教师优化教学活动的抓手
通过反复研习王崧舟教授的两节示范课,思考更多的是,今后我的课堂会做怎样的改变?我概括为——三个“再向前走一步。”
一是在任务情境创设上再向前走一步。敢于打破文本本身语境的局限,在深度解读文本,多角度查阅与文本相关的教学资源之后,大胆尝试创造性使用教材,尝试创设复合语境,搭建学生沉入文本,潜心会文,披文入境的情感支架,让儿童真正站在课堂正中央,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建构。以复合语境充分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及情感体验,从而达到学生与文本水乳交融的教学境界。
二是在文本解读上再向前走一步。我惊叹于王崧舟教授在解读《母鸡》这一文本时,用心研读了老舍学生的《我的母亲》这一文本,从而发现作者老舍先生写《母鸡》不仅仅是为了歌颂无私伟大的母爱,而是借此深深地怀念自己的母亲。这一深度解读,决定了这堂课的深度、广度
与高度是一般课例所不能企及的。
我们常常在文本解读时存在一定的视野局限性,就文本读文本,不会跳出文本读文本。这就需要厚实自己的文学积淀与涵养,广泛阅读各类名家名作,拓宽阅读视野,打开思维定式,全方位,立体式审视教材,充分发挥教材本身的教学价值。
三是在教学设计上再向前走一步。王老师的这两节示范课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很多。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他复沓式的教学方式。关键句朗读的复沓、关键词的复沓、重点词书写的复沓,无不彰显着王崧舟老师的匠心独运及技艺高超。这种复沓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使课一咏三叹,高潮迭起,整堂课就如同一个好的故事,一首回味悠长的歌曲,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也要努力尝试王老师这种复沓式的教学方式,让自己的课堂成为一个好的故事,一曲荡人心肠的歌。
行笔至此,想起费翔曾演唱的一首歌中所唱的——读你千遍也不厌倦!
好课,当如此——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