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没什么错,他们只是在做该做的事情

图片发自简书App

昨天在朋友圈看到这么个故事:

'去年年底,在北京双井。有个女孩过生日,男孩买了蛋糕回到租的房子里,这时拆隔断的人进来了。电停了,女孩坐在床边哭,男孩借着生日蜡烛的光收拾行李,默不出声。

我想象不太出那是什么样子,也想像不出当时空气里弥漫的绝望和无奈。这只是千万北漂,上漂的一个微小缩影。

而对应的,是其他超一线城市的“抢人”

这几天超一线城市“抢人”的事情又吵的沸沸扬扬,越来越多的人逃离北上,移居成都、武汉、杭州等超一线城市。

这一年来,北京上海赶人,其他大城市抢人成为了最常见的现象,身边不断有朋友从北上去到杭州、南京等城市,而这些抢人的效果很好:

2017年武汉市应届毕业生留汉30.1w,是2016年的3倍,新落户人数是2016年的9.6倍,户籍总人数较去年增加了近20w;成都户籍人口增加了36.4w,同比增长2.6%;杭州2017年人才净流入率11.21%,甩开第二名的深圳2倍还拐个弯。

同时,北京常住人口较2016年减少了2.2w。

当一个城市的人才流入率提高,势必会带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发展,这些发展也会吸引更多人流入,这是个正反馈。

对于一线城市的大多数人,高不可攀的房价,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和焦虑早就不堪忍受。这个时候,突然另外一个无论是工作机会,未来发展都很好,房价还不那么恐怖的城市向你展开怀抱,这种对比就导致决策成本几乎为0。

而作为回应,北上出台了高端人才引进和落户的利好政策,这跟大多数中产阶级和底层人群一毛钱关系都没有,很多人说这是在“迎接高端,拒绝低端”,如果没有了广大底层服务人员,没有快递员外卖员,高端人才没卵用,不是个好政策。

这个事还得分两面看。

中国人口已经从增量时代进入了存量时代,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穷查理宝典》里面讲过一个动态系统模型:对于一个动态系统,存量是所有系统的基础,它决定一个系统的所有积累和应对变化的稳定性,而流量则是一段时间内的改变情况,决定着改变的效率。

对于北上来说,拥有足够多的存量,也就对变化有了很强的稳定性。相比于东京,纽约,芝加哥等其他国际大都市,上海还处于青少年阶段,很年轻。

反观这些大都市,少部分人买房落户+大部分人租房落户已经成为一个发展稳定态,一个超级城市势必不会满足所有人的买房需求,他只需要有足够好的福利留下高端人才,以及足够完备的户籍保障留下金字塔中下层人民,就够了。

所以对于北上广来说,未来的一个稳定态很可能就是租房达到一定条件就可以落户,享受户籍所带来的教育,医疗资源。当然,这跟买房落户所享受的资源肯定有所差别。

可是你说“中国人就看中房子,安土重迁啊,怎么办”?

没辙,想买房子去能买得起的地方去。

所以你看,一个社会的政策更多考虑的是宏观的调控,为了未来发展的更好。而这些政策落到个人身上,很可能是毁灭级的灾难。

你能说这不对吗?

北京上海只是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