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抱歉,没有您想要的效果
有许多家长们,把孩子送过来,了解各方面情况基本满意后,为了进一步求得心安,会问一句:老师,我这个孩子学完这一期,会达到什么程度,(或更直接点)能考到什么分数。
家长们,抱歉,我们这里没有您想要的速成的可见的效果。因为我们的教法不太一样,请容我细细道来。
家长们,我们给您两个选择。一、两个月数学成绩即可迅速上升,数学能力却停滞不前。解题死板、机械,一入高中(很多是初三),学习明显下滑,后劲不足。二、半年至一年成绩才能明显改观(或许半年内会有上下浮动的情况,或许停滞不前),数学基本功扎实,思维能力提升,进入高中平稳过度,后劲强大。听了我这两个选择的描述,大多数家长会选择第二项吧,毕竟咱可都有着长远目光啊。肯定还有部分聪明的家长们,会反问,可不可以二者取其长去其短。但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家长与孩子们,都会选择一,至少我遇到的如是。
选择一的,毫无疑问,能快速见效,如同西药,药到病除,就如同咱旧中国得到了共产主义一样,自以为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按照这个学法准没错。自然会忽略它的负面影响。两个月的学习,孩子数学成绩提高了,能有什么负面影响,是在危言耸听吧。我来说一说如何让孩子成绩提高的,大家就能理解了。比如一个60分的学生,还有两个月就期末考试了,那么怎么教他,让他拿到80分以上呢。很简单,每年考试就考那些点,而且有85%的分数是必考的,题型也差不多,那我们就天天让孩子反复练这些必考点,无论如何,学生死记也要让他记住,把分数拿到了就是赢家。管它什么概念理解、逻辑推理、数学功底、几何模型,统统都不用,讲了就等于浪费宝贵的时间了。孩子怎么可能考不到那个分数呢。只不过等到了初二下,初三时,这套办法不管用了,就验出真伪了。但那时,已经晚了,孩子学习数学的方式已定型,就是记忆,得花更多的时间去调整他们的思维方式,而且很多在初一初二就应该打好的数学基础基本空缺,孩子会开始自我怀疑,我是不是比别人笨,花这么多时间都学不好。以致孩子越学越累,花了很多时间,也不得数学学习的要领。
记得一次开家长会,一个高二学生谈到他的学习经历,初一数学90多,初二80多,初三开始不及格,一直有在课外辅导。所幸,她参加中考那年数学特别简单,勉强80来分。她回忆说当时觉得自己特别笨。后面有幸,我跟她开始接触。发现这个孩子的数学基本功,特别不扎实,问她二次方程怎么解,她知道,问她分式方程怎么解,她也知道。但题目条件转化为等式后,明明是个二次方程,她却不知如何解,也就是说,她不认识那个等式就是一个二次方程。有一次,她用两个方程解三个未知数,解了半天,解不出来,告诉我,她不会做了。我问:你现在转化的等式有几个方程,几个未知数。她回:两个方程,三个未知数。我再问:三个未知数,需要几个方程才能搞定。她答:不知道!以上这两个问题我相信也有不少初中或是高中生回答不上来,其实这是最基本的方程思想,这个孩子竟然没有,这让我十分诧异!如此看来,她初三时数学不及格,是很正常。不过现在这个孩子非常优秀,数学也很优秀。
言归正传,如何才能产生选择二的效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明确,在数学这个科目上,不能简单地以会做题和在小学、初中能否拿高分,这两个标准来衡量数学学习的好坏。那应该以什么标准呢?作为家长,只需看孩子学习数学的状态,孩子对这个科目是否有兴趣,遇到不会的,能否深入探讨思考而不是耗在那发呆,如果家长有些数学基础,还可以进一步判断孩子的思维是不是思得其法,其指数学。如果以上这几个问题,家长您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就不用再怀疑您孩子的数学成绩了,不管现在如何,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好,您只需多鼓励即可。
其次,我们要了解,在数学这个科目上,孩大在小学、初中、高中阶段,主要要学会什么? 小学阶段,学会以下四点即可,无须太操心成绩,即:基本计算、算理的理解与领悟(非常重要,但被严重忽略)、基本的代数逻辑、几何感观;初中阶段,五大能力:数学语言阅读、翻译能力(通俗讲就是读题、审题能力)、数学概念自主理解能力、解决方程能力、提炼几何模型能力、简单数形结合能力;高中阶段,六大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有限也无限思想。在我们看来,学习数学的目的,不在于会做几道题,而在于在每个阶段,相应的数学能力与思想是否具备,如果具备,高分那是理所当然的。反之,如果没有高分,孩子智力正常,那只有一种可能,某些能力或思想,虽被家长与老师忽略,但它们在持续影响孩子的学习。日积月累,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进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毕竟我们公认的:不聪明的孩子是学不好数学的,反之,学不好数学,就能说明孩子是笨的,孩子们也很清楚这个所谓的公理。正如数学中的公理一样,无法证明,但已公认。
比如,初一的学生很多对正负数,都不能正确的理解,怎么可能做好有理数的计算题呢?我家的孩子,一个4岁,一个5岁,现在已会做正负数的加减法,什么口决他们一窍不通。可为什么初一的孩子们,背了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减”“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它的相反数”还是会出错,或者不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我教我的孩子非常简单,因为我们每天都会坐电梯,我告诉他们减一个数,就是往下开一层,加上一个负数,也是往下走几层(幸好我们花园有-1,-2),他们很快领悟,在没有任何口诀的情况下,学会了有理数的加减法。在初中教学时,孩子对一道应用题不太理解,具体是怎样的我就不细说了。大致就是高中物理的中点速度与中间时刻速度的理解,这个问题很多高中生都不能领悟。我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学生们恍然大悟。具体例子大致如下,我们地球上一天是24小时,火星上一天是117个小时,**在地球上日夜奋战了一天写作业50面,又跑到火星上奋写作业一天,因环境不适,也写了50面,那么这两天**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两天都在地球上写,第一天写50面,第二天写60面呢?平均速度又是多少?问题一出,孩子基本就理解,中点速度与中间时刻速度的差别。作为老师,孩子都自己领悟了,何须更多言语呢?总而言之,数学不要记,数学教学无须太多言语,引导学生感悟才是正道。
所以,对于要求速成的家长们,我们只能负责任地说:抱歉,我们做不了违背良心的事,不能揠苗助长,迫害您的孩子,我们给不了您想要的效果。也请家长们,珍惜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唯一,切勿病急乱投医,成了迫害孩子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