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超中甲可谓是热闹非凡,先是中超赛场暴力冲突,后是中甲容大退赛风波。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弄得足协应接不暇,开罚单开到手软。
7月短短5天时间,足协就已经足足开了10张罚单,平均一天开两单。而且刚刚过去的6月份,足协一个月就开了27张罚单,平均一天开0.9个罚单。可以想象我们的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有多忙,甚至有人戏言,他们恐怕罚单开的连午饭都顾不上吃了。
从6月份到7月份的走势来看,足协的罚单是越来越多,为什么会是这样?处罚不就是为了惩罚不遵守纪律和规则的球员球队,并给其他球队以警示警告的作用么?为什么足协这罚单约罚越多?这罚单的作用是不是被扭曲了?似乎并没有起到罚单应该起到的作用,反而更多的球员和俱乐部更加的"肆无忌惮"?
从对秦升恶意踩踏事件的禁赛半年、罚款12万处罚的重磅处罚以来,足协就不断的开出罚款和禁赛的罚单,这些金额加起来也将近几百万了,足协的收获还是不小的。但是似乎联赛的纪律越来越差,更多的暴力事件冲突事件一笔接连一笔。于是足协就陷入了犯了罚,罚了再犯的无线循环之中,这似乎对中国足球并没有什么好处。
我们来解读一下这些罚单会发现,我们足协开出来的罚单的处罚力度大小不一,有些罚的过重,有些却草草了事,并不是很统一。二来对于违规行为和违背道德行为判定模糊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世林点赞、圆领衫、奥斯卡闷人都成了经典处罚的违背道德事件。最后,足协很多惩罚并没有相关明确的规定,似乎舆论压力越大判罚的就越重,舆论压力越小判罚的就少轻。似乎也找不到明确的处罚标准。
这些现象,都可能导致俱乐部和球员对足协的惩罚尺度和力度拿捏不准。在比赛场上的情绪和场面更加不好控制,导致犯规和冲突似乎越来越多。另外,球场暴力频出,戾气横流,既与球员、球队有关,但客观而言,也与目前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裁判执法水平不均衡有一定关系,错判、漏判等情况依然存在,损害了球员、球队的利益,这是必须要承认的事实。中甲保定容大超长加时和补时点球的事情,当值主裁判黄翔的处理不当,导致容大退赛风波,并出现了殴打裁判的暴力事件。
虽然足协在2016年,举办了19期针对高级裁判员的培训,完成了两万多次裁判委派,首次实现了中超全部240场均由本土裁判完成执法工作。但是不可否认,中超的裁判的执法水平还是没有和越来越激励的比赛成正比。而《足球竞赛规则》赋予裁判员在比赛场上的权威不容挑战,绝不允许以围堵、谩骂,甚至诉诸暴力的恶劣行为面对裁判。这就导致了,场上出现判罚错误和漏判时,球员对裁判更加的不满。情绪没有控制住,就等着罚单满天飞了。
中国足协如果想搞好联赛,现在的方式似乎确实不怎么管用,足协是不是要开拓一下思维,好好认认真真的想想,联赛要怎么搞下去,不要罚来罚去,罚到乌烟瘴气,最后自己也罚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