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很多很多人,都有过异地恋的经历。相比普通恋人更难克服的,我想是无法链接到对方的无力感吧。于是只能靠不停地说,不停地问,不停地分享。要花很多时间去解释“基本”的事:这里开了什么新店,最近追了什么新剧喜欢哪个角色,此时此刻我是在洗衣服还是已经睡了。
聊天记录里,最常出现的那句话是“你在干嘛?”这些解释是耗费精力的,除非有过人意志,很容易就懈怠了。久而久之,会开始惊慌对彼此的生活所知太少。一个男生和我说,“后来会经常看不懂她的朋友圈,也不知道怎么回,只能默默点赞。”这种不熟悉还会持续到见面:好像又胖了点,新发型原来是这样,什么时候你眼眶又黑了一圈。
每一次见面,都要重新熟悉,其实挺失落的。异地恋之间的精神支持,太多心有余力不足。
而异地恋的吵架,看不到表情、听不清语气,捕捉彼此的情绪变得很困难。误解由此疯狂繁殖,对彼此的怨气越滚越大,吵个架都吵不明白。
但很多人说,“吵得再凶也宁愿吵架,电话那边一没声音会更慌。” 过于依靠语言沟通的感情,本身就让人疲惫。有朋友说,“明明是不爱说话的人,非要靠叨叨念念才能继续,这是异地恋最难的地方吧。”
要付出很多耐心,要对抗很多疲惫。在异地恋里,“抱得最多的是电话,不是真人”。一位朋友说,最想念的肌肤接触,其实是平躺着把头枕在对方的肚子上,“最平淡但又最亲密的时刻”。生物学里这种状态被称为“肌肤饥饿”,所有的饥饿都是难熬的。
最难抵抗的大概是,即使分别一百次,也还是会哭啊。下次见面又是什么时候?一个月?两个月?”一想起说不好,就悲从中来。
异地恋很容易演变成一场大型的进退两难,一是因为进无可进:能在一起做的事少,有时分不清自己和单身有什么区别。但退也会不舍:没什么巨大裂痕,又一起坚持了这么久,谁也不想轻易放弃。
还要不要继续,该怎么继续,我们能想明白吗。
我问我的朋友,“这段已经结束的亲密关系,有收获吗?”她想了想说,“更明白了感情中的分寸感和边界感”。现在最喜欢的说法,叫“我们各走一半”。
没有谁盲从谁,也不去改变谁。各走一半,慢慢摸到最舒服的相处方式吧。也许,如果再碰上一段异地恋,我们应该能处理得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