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不爱看春晚了?

原创 靠山墨奇 靠山墨奇

2025年01月30日 10:22 广东

大多数老百姓看春晚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看热闹,二是图个乐乎。

近些年不怎么看春晚了,因为看了之后不仅没有欢乐的感觉,反而让人感觉有些不适应以及带着满腔期待结果看了一部烂剧的感觉。

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主持人换了

人习惯了一样东西,突然被换了,还是不适应的。以前在电视机前看到董卿,听她念着:“中国中央广播电视台”几个字就让人满心期待,很有国泰民安之感。当主持人陆续离开这个舞台,那种熟悉的感觉也在慢慢消失了。

二、千篇一律的小品

1.铁打的组合:“怂包”的老公和强势的媳妇。虽然这个怂包不是真的怂包,但是角色形象定位单一,让人倍感疲劳。我中华儿女,有铁骨柔情、温柔大方的、有充满理想与抱负的、有普普通通知足常乐的…但是舞台却偏偏喜欢固定一个形象,已经让人看腻了。

2.万年不变的饺子。仿佛没有饺子,这个小品就演不下去。本人对饺子没意见,而是小品里面,反反复复念叨同一个事,让人避之不及。

试想一下,一个人在你面前说一个事,第一次你是不是会认真倾听?第二次表示礼貌也会听,可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呢?是不是有种祥林嫂的感觉?虽然这个比喻不太恰当,可是观众的感受是一样的。

3.爱说教。

当年的《不差钱》、《扶不扶》迅速火遍全国,一是作品让人捧腹大笑,观众真正感受到了欢乐,二是讽刺社会现实问题,体谅老百姓的处境,是老百姓的嘴替。

一个人一年忙到头了,如果有人逗你开心,还站在你的角度帮你说话,你是不是更乐意和这样善解人意的人接近?

本来聚会是去给朋友捧捧场、大家一起热闹开心的,结果你的朋友一站到舞台上,立马就变成了大家长,开始给你指点江山,对你指手画脚地教育你,搁谁谁乐意呀?过年还不能打骂孩子呢,你这大过年的,一上桌就开始说教,这还能好好做朋友吗?

话又说回来,今年的春晚比往年有所好转。之前被淘汰的话题,又被重新搬上了舞台。《花架子》是个好的开端,《点点关注》虽然没有很好看,但是也是贴近生活。

有些表演让人耳目一新。梁思成的古建筑图纸被搬上荧幕,与凤凰传奇同台演绎。机器人在跳舞。历史与科技同在,我们要发展,却也不能忘了自己的根。

开头的李子柒带着非遗登上舞台展现咱们中华传统文化,还有火遍全网的童子军大队,带着Ta们各自的梦想来到了春晚,这是文化之间的薪火相传,让人难掩激动。

百花齐放的春晚,让人看得热闹,希望春晚越办越好。最后祝福大家:心想事成、出门见喜、步步高升,新年快乐!


喜欢就给我点个赞吧,别忘了关注我哦,再次祝福️新年快乐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