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十点多快十一点睡觉,半夜三点十几分醒来了。听到隔壁的鸡叫有点吃惊,本以为已经五六点钟,谁知道一看表才三点多,我对这只鸡的打鸣能力表示怀疑,居然不能准确报时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脑子在想,为什么我们小时候总想着长大,而长大后又常常怀念小时候,甚至盼望着自己能够变小呢?想着想着,我觉得可能是人趋利避害的本性使然吧!
每个年龄段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压力。小时候我们需要面对来自学习的压力,于是我们盼望着赶快长大,因为长大后可以不用写作业,能够自己“当家做主”。但长大虽然说实现了“独立”,可是却要面对着一系列的生活压力,比如找哪个工作 ?怎么和同事相处?如何进行自我提升?再接下来就是“成家”,一个最为复杂的问题。完了之后还得养孩子,各种花销接踵而至,身上背负着房贷车贷,背负来自生活大大小小的压力,总觉得被压的喘不过气来。
于是,我们就开始怀念小时候那看似“无忧无虑”的生活。就开始幻想如果能“返老还童”多好?如果能“回到过去”多好?如果小时候的自己能“一直不长大”多好?在我们沉迷于自己的“幻想”时,我们根本不会想到,小时候的自己曾经面临着我们现在“看不出来的压力”,那时的我们都还在想着,如果我能快点长大就好了!我就可以怎么样怎么样了……
每个大人曾经都是小孩子,每个小孩子都会成为大人。可是往往大人成为小孩子之后,就忘了自己当时身为小孩子所承受的烦恼,竟开始异想天开,幻想自己能够重新变回“小孩子”。
说到底,还是不想面对生活的压力,还是想逃避而已!
第二个就是关于成长。
昨天跟jg老师聊天,人家说羡慕我这个年纪,年轻有活力,学习劲头十足。我当时就说,其实我之前也想着自己现在“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对于学习提升方面还是有很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我也害怕“成家”之后面对各种琐事我会“无力学习”。但是直到看到了《让孩子像孩子那样长大》和《做最好的家长》,我发现自己曾经的想法实在是有些幼稚了。
其实每个年龄段的人都在学习,只是侧重点不一样而已。只要你想学,任何时候都不晚,任何困难在你那的决心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唯一起决定性作用的,就是你愿不愿意“拼一把”?
我告诉她,你之前刚当老师时就想着如何做好一位老师?会通过阅读专业书籍以及向优秀教师请教从而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但是你现在已经工作快七年了,由老师变成了一个母亲,现阶段不是说没有学习,而是把学习的重心由教学放在了育儿上。因为自己身份发生了改变,于是学习的内容和侧重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唯一不变的就是那颗热爱学习,不断努力的心。从这个方面来讲,你依旧跟之前一样,还是那个有冲劲有干劲的老师!
大学教会了我思考,阅读让我思考问题更加深入,角度更加多样化。总之,我的脑子奇奇怪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