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桩尘封已久的往事,一段不愿再提起的少女时期的记忆,一次以为不会却彷佛注定会被揭开的伤害......
成长几乎是一个谜。至少对我来说是。我曾有段时间执迷于此,追溯、探究、懊悔、自责、痛苦......在记忆的迷宫里来回徘徊,为了搞明白我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我,有时它能让你警醒和明白一些以前不明白的事,更多的只是令你踯躅不前。《信笺故事》的女主人公詹妮就是如此,当伤害再次意外被揭开,她执迷于搞清楚当时想了什么说了什么和做了什么以及为何会那么想那么说和那么做,一个成年人该如何去面对她儿时所遭受的伤害?
忘记是谁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如果不幸遇到人渣父母,直接造成难以弥补的伤害。有种说法被用来给愚孝洗白:天下哪有不爱子女的父母,还真有,可能还不少。也有不少以爱为名所谓天下哪有父母不为子女好的,但更普遍的是疏忽和不重视所造成的间接伤害,就像电影里女主人公詹妮被别的成年人性侵,而她的母亲几十年来一无所知。
还有句话:谁不是第一次当父母,都是边当边学会的。有时你很难去苛责父母,特别是长大后你明白了那些人生的艰辛,但伤害几乎很难避免,这就是成长之痛。
一些伤害看起来随着成长和岁月的流逝而消失,其实仍化为你人格的一部分;另一些将伴随你的一生,和你的工作、生活混杂在一起,左右你的情绪、对人生和婚姻的态度,甚至直接决定你幸福与否。
当处在成长的懵懂和塑造期,小孩急需被关注、呵护和肯定,自然首先求助于父母,希望自己在父母眼中是个特别的小孩,如果这种希望屡屡旁落,因此变得沮丧和失落,成了一种奢望,感受不到爱,就会求助于外人,于是你遇到的同龄人和成年人,有的可能会被认为是极特别的,即便被伤害,却把它当成一个美好的故事,直到几十年后这个故事被失责的母亲读到,你再往回痛苦的追溯和面对,才最终明白那一切不过都是欺骗,身为一个受害者而不自知,即使你已四十几岁到了为人父母的年纪,不愿结婚,不想生小孩。
詹妮的母亲最后说:我失败了,我不希望那是真的,我告诉我自己那不是真的,我做错了这件——作为母亲最应该做好的事,保护好她的孩子,我对不起你......这是全片最令我感动的部分。
能为自己犯过的错向孩子道歉,是好父母一个很重要的品质——可能不像詹妮的母亲直接说出口,只要彼此心领神会也行——以此父母和子女之间有了更深入的情感体验,从而建立起更深的信任和纽带。
每个人都演得很好,小女孩和成年后的詹妮,年轻、特别是年老的G夫人,詹妮的母亲,包括施害者比尔......那种准确和克制、含蓄的演绎,然后令你猛然一怔的那些瞬间。
影片整体的好在于严丝合缝的双线叙事,把少女时期的记忆和现在交叉呈现,通过这样的追溯去深入角色和人物的内心,詹妮把那段记忆尘封,但她后来的工作却与此相关,她一直以为她的工作在帮助别人,但原来需要帮助和了解的首先是她自己,伤害就不曾离开过。
人生最可怕的在于如果它是一个谎言,更悲哀的是不知道真相。面对伤害带来的折磨,世俗的办法用爱治愈,需要求助于他人,更绝望和强大持久的,通过艺术升华。
电影根据制片人的真实经历改编,这是詹妮的故事,也是她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