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父亲节的到来,让我们除了给自己的老父亲送上深深的感恩和祝福,也对自己孩子的父亲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或者说是期望。
在过去,以小农经济为主,多是体力活,根据性别特点,男女分工自然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负责家里的物质供给,女人负责繁衍后代、带孩子、料理家务。那个时期,孩子主要是女人在照顾和陪伴。
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体力劳动不再是获取物质的主要方式,脑力劳动似乎更胜一筹。这样,女性也渐渐步入社会,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同时也能获取一定的收入。家庭里男女分工的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男主外女主内、男女共同主外主内、女主外男主内,各种模式都合理的存在着。
随着文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素养和格局也一路飙升,尤其是女性,更加注重孩子的教育,觉得自己生的都是龙凤,总有一天是要一飞冲天的。
从备孕开始,时刻注意,优生优育;接着是胎教,各种音乐、各种触摸;孩子终于生下来了,母亲开始全身心地教育。我们群里有个宝妈,孩子两个月就开始教黑白卡片、听故事,音乐启蒙。
除了教授知识,宝妈们还开始关注孩子的认知、情感、心理,大量地阅读育儿类书籍和文章。一切似乎都没有问题,然而,当妈妈们忙得乐此不疲的时候,突然觉得哪里不对劲。
是的,少了父亲的参与。
2.
我们这个民族受封建思想毒害至深,男尊女卑在人们的骨子里根深蒂固。就算现代的男人们藏起了大男子主义的面目,至少心里还认为带孩子是女人的事情,从古至今,天经地义。
但是女人们不愿意了:我跟你一样受高等教育,一样上班挣钱,一起买房供房,生了娃跟你姓也就算了,凭啥我一个人带,一个人教育?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的!
看看爸爸们吧:忙工作、忙社交,就算在家闲着,也是跟手机跟游戏打成一片,无暇顾及孩子。他会觉得小孩子没什么好陪的,想吃就吃,想玩就玩,作业错了很正常,生病了看医生就行了。
妈妈呢?天生焦虑,特别是中国妈妈。喜欢把自己孩子跟别的孩子比,稍有悬殊,如临大敌。开始责怪父亲不管孩子的学习,不陪孩子看书,不参与孩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妈妈的抱怨慢慢上升为社会对缺席父亲的谴责,《爸爸去哪儿》本是很好的亲子节目,却被演绎成了各种版本,对父亲冷嘲热讽;还有些比较毒舌的名词,也是相继而出,比如:单亲式家庭、丧偶式家庭、隐形爸爸等等。
也许,一些专家只是夸大其词,说什么没有父爱陪伴的孩子人格不健全,性格懦弱不阳刚。但是,我敢确定,有父亲陪伴的孩子,一定很阳光,很温暖。
3.
前两天参加儿子同学的生日聚会,在露天的沙滩上,有蛋糕有音乐。
我去参加这样的聚会,除了凑热闹,还因为很欣赏他们家的亲子关系。爸爸特别开朗能干,像个孩子王,指挥这个孩子拿蛋糕,那个孩子倒饮料,大家都听他的。
其间儿子跟孩子们打闹起来,出于礼貌,我想去制止,却被这位爸爸拦住了。他说,孩子们不管怎么闹,大人不要参与。我笑着点点头,其实我是赞同的。
在我们的孩子晚上被作业、钢琴、英语压得喘不过气的时候,他带孩子散步,看电视,然后睡觉;周末他经常带孩子爬山、看电影,或者环湖跑。
他特别关心班级,负责出板报,帮老师的节目出谋划策;圣诞节的时候,他会穿上圣诞老人的衣服来到学校给孩子们送礼物;经常带着孩子跟小朋友们聚聚。
他家的小子天资聪慧,加上爸爸性格热情直爽的影响,这位小朋友非常大气。我说的大气不仅仅指他懂得分享,还有一种和陌生人相处的自然和从容,这点很难得。
他的夫人我也见过几次,很美很温柔,每次他说什么,太太都是轻声附和着,然后低眉含羞的浅笑。两个孩子的妈妈,还能像少女一般,真是羡煞旁人。
这是幸福的一家,令人羡慕。而在我看来,这一切都源于这个男人,乐观开朗的性格,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一个好丈夫、一位好父亲,必然能成就一个好家庭。
4.
两个人因为相爱走到一起,你侬我侬,一旦有了孩子,男人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夫妻关系,女人会根据你对孩子的态度来判断你爱不爱这个家,你值不值得爱。
既然妈妈们都特别希望父亲能参与到家庭教育中来,爸爸就别再躲避,跟孩子撒欢儿,陪孩子成长,从中你一定也能收获到幸福和感动。
住在我对面那个爱大声唱歌的父亲,再忙再累,每天傍晚都会带着老母、还有一对儿女去散步,一路走着一路跟儿子辩论数学题。
我一同事,总是带着女儿去骑行,陪着女儿去游泳。
朋友圈有个大学同学,我们几乎零互动,但是我从来没想去删他,因为他是个炫娃狂。每天的说说都是带儿子去哪玩了,儿子今天又有哪些进步了。是个好爸爸!
我们总是羡慕贝嫂,老公怀里抱着一个,背上背着一个,手里再牵着一个,她只管高跟鞋挎着包。
我们总是想黄磊那么完美,为什么是别人家的?网友都喊:黄爸爸,你还缺女儿吗?
我们在报道上看外国总统再忙都要回家吃晚饭。
其实我们谁也不用羡慕,只要爸爸们行动起来,对家庭,对孩子负起责任,守护好“父亲”这个称呼,不逃避、不轻贱自己的身份,我们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