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有学校老师和家长在群里互怼的新闻。一个说家长不负责任,孩子长大之后和家长一样没出息。另一个说,摊上你这样的老师孩子才会没出息。老师和家长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吵了起来,贻笑大方。
我想在你身边,一定也发生过类似家校沟通不畅的例子。很多家长对此不以为然,觉得孩子在学校要是真出什么问题了,老师肯定会主动联系,不联系反倒清静。但是,这种想法对孩子来说真的好吗?我曾经听过一个案例,老师跟家长说孩子在学校情绪不太稳定,一生气就控制不住自己摔东西,还在地上打滚。结果做家长的非但没有询问孩子的情况,反而还指责老师看管不周。让我们来看看这位家长是怎么和老师沟通的:“老师,我家孩子一向表现很好,也很听话。怎么一到学校就变得情绪激动了呢?你们到底怎么招惹他了?”看,这位家长硬生生地把本来非常有价值的一次沟通给搅黄了。那么经过多年对家长们的采访,我首先归纳了一下家长对家校沟通的错误认知,看你有没有中招。
1.家校沟通就是单方面听老师的通知,错。有的家长性格偏内向,不好意思主动去跟老师沟通,也不知该说点什么。之所以有这种困惑的家长,一方面是小时候老师严厉的形象刻在了他们的脑海里,长大后再看见老师本能地也只是听话;另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嘴笨,和老师无话可说。毕竟不属于社交型人才,只能一笑解尴尬。但我相信大家都明白一个道理,就是被动出击比不上主动出击。这一点放在沟通上来说也是一样。单方面的告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能被称为沟通,因为沟通是有来有往的,有告知,有反馈才能叫沟通。
举个例子,今天老师给你打电话说,孩子数学作业做得很糟糕。这时如果你只是说:“行,我知道了。”老师会怎么想?相反,如果你跟老师说:“老师,这一点我最近倒是真没发现,可能我太忙了,没盯紧他。那么他是作业写得不工整还是正确率比较低呢?”当你这样反馈的时候,一场真正的沟通才算开始。
2、孩子在学校出问题时才需要家校沟通,错。这就像当你身体已经非常不舒服了,才想起来去医院看医生一样。有些家长也觉得,只有孩子在学校出问题了,老师才会找家长,或者被动地进行家校沟通。导致很多家长跟老师沟通的频率大概一学期两次。问家长为什么不愿意去和老师沟通,家长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但据我所知,没有消息可能是还有更大的坏消息等着。那些被请到学校的家长,都是因为仅凭老师的力量没办法去纠正孩子,只能启用下下策请家长去学校配合。所以,和老师沟通一定要成为常态。那么你又会问了,这个沟通的频率和时机到底该怎么把握呢?这个我们会在后面的课程中单独进行分析和支招。
既然我们提到了和老师沟通,家长一定要主动,而且沟通要成为常态化,可对于有些家长来说确实很难迈出主动沟通的第一步。那么如何能将这种状态打破呢?这里我给你提供几个主动沟通的方法。
1、老师是合伙人,不是敌人。首先,在和老师沟通之前,你要从心底消除对老师的戒备和揣测之心,放下对老师的偏见。比如你想和老师聊聊孩子的情况,一定会想:哎呀,老师会不会没时间理我?但其实,老师们都很乐意去和家长反馈孩子的情况。你如果把老师当成是和你一样,都是为了孩子的好朋友,再发起谈话就会顺利很多。第二步,对于不善言辞的家长,你可以在心里先过一遍和老师的对话,也就是在大脑里预演一遍,防止在聊天过程中因为紧张而不知该说些什么。最后,如果你刚尝试在线上私聊老师,一定不要用统一的“老师好”,而是要加上老师的姓氏,这是对老师的尊重。需要注意的是,私聊老师的时候不要发语音,要发文字。在沟通的最后也要表达感谢和对未来的沟通期待。比如:谢谢您,李老师,耽误您时间了。我家孩子要是有什么情况,我再联系您。您要是发现孩子在学校有什么异常状态也随时跟我说。
2、沟通细节决定成败,沟通语言多用量词。和老师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把握重点,只有说到具体的事件,老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回复你,以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所以,问题越聚焦越好,描述的细节越多越好。比如你上来就问:老师,我家孩子最近表现得怎么样?这时候老师很难回答你,说好还是不好呢?如果你换一种方式问:老师,这个星期我观察到,孩子有两天晚上写语文作业很应付,拖拖拉拉的。平常8点就能写完的作业,硬是能拖到10 点。我想问一下他最近在语文课堂表现怎么样?你看这个问题就很有针对性,你把观察到孩子的真实表现反映给老师,老师稍加思考就能找到原因:哦,最近是因为他们的语文老师请假了,由别的老师代课,孩子可能不太适应。
3、主动沟通要先说好听的,再提问题和困难。人们都是喜欢先听好话,老师也一样。如果你要反馈孩子的问题,也要讲求策略和方法。举个例子来说,你发现孩子最近写作业主动性很差,总磨蹭。你自己也找不到什么好方法,就想和老师反馈一下这个情况。有的家长很直接,抓到老师就问:老师,你说我家孩子回家写作业特别磨蹭,这可怎么办?那我估计没有任何一位老师能解决你的问题。上来就抛问题,会给对方带来很大的压迫感。稍不注意的话,肢体语言也会表达出一种质问和对抗。正确的做法是,先跟老师说一下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再提出问题和老师共同探讨。比如:“李老师,我发现孩子最近写字工整了很多,以前的字歪歪扭扭,现在写得顺眼多了。”好,这一部分是夸的环节,接下来就该抛出你的问题了:“不过啊,他写作业太慢了,还爱磨蹭,比以前要晚一个多小时才能写完。”这是客观提出问题。下一步就要向老师表示你为了解决问题而付出的努力,比如:“我尝试着让他定闹钟,也催过他,可还是没什么效果。”这一部分是向老师表示你对孩子的重视,最后再向老师征求意见:“老师,您这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我来配合您一起帮助孩子进步。”到此,一个完整的沟通的就完成了。
总结一下今天的内容,关于主动沟通的问题,我们要摒弃那种没事不沟通,沟通就是听通知的这样一个认知。一定要把老师当成养育合伙人,主动沟通,并要在沟通过程中注重细节,先表达认可再向老师提问。搭建孩子成长的康庄大道,需要家长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