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衣虽成缁,不为京路尘。跃马上云顶,欲呼飞仙人。
飞仙不可呼,野僧意甚真。煎茶清樾下,童子拾坠薪。
我少本疏放,一出但坐贫。缚裤属櫜鞬,哀哉水云身。
此地虽暂寓,失喜忘呻吟。故溪归去来,岁晚思鲈莼。
——《自小云顶上云顶寺》陆游
1
我叫云顶,出生在一个叫金堂的小县城。
至于我什么时候开始在这儿的,连我自己也不记得了。总之,应该是很久很久了,久到我都忘了时间。
我只知道,我看过了我脚下无数的朝代更替,风云变幻。
是的,我是一座山,一座叫云顶的山。
然而,在很久很久以前,我还不叫云顶,我叫石城。而金堂也还不叫金堂,叫金水。
那时候的我,还只是一个默默的守着此地风云变幻的一座安静又普通的山。
那个时候我以为,我的使命,就是这样在这儿静静的待着。
直到一个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此后的命运。
“云顶山势挺拔,峭壁入云,如刀削斧砍,环绕数里,上有平地数十亩,状若城垣。”
——《金堂县志》
2
他叫安世高,他们都称他为世高法师。
听说,他来自安息国,是安息国国王的长子,但是他却把王位让给了他的叔父,自己放弃万里江山,出家当了和尚,遍游各国。
他来到我这儿结庵修行,翻译佛经的时候,已经颇负盛名了。
半盏青灯,古佛相伴,我常常看到他研习佛经到深夜。那时候,有很多人慕名前来拜会他,当然,他也不是什么人都见,总说要看缘分。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世高领来了一个大概十四五岁的孩子,那孩子身边还跟着一位英姿飒爽的将军。他们俩一看,就来历不凡。
那之后,世高便闭门谢客,开始用心的教导起那孩子的佛法、音乐和文学。
那孩子倒也算聪慧,特别是对音乐,像是很感兴趣。只是,我却常常看他独自一人在角落发呆,像是不开心的样子。
而他身边的那位将军,除了督促那孩子学习之外,还在我这儿亲手种植了很多的将军柏。
看到这些郁郁葱葱的将军柏,我倒是特别开心的。
后来,那位将军便在我这儿开始屯兵演练,打造城防工事。
我想,大概是因为我身处的位置,刚好是可以守护着成都平原的。所以,他大概是想把我这儿经营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塞吧。
在那位将军忙着屯兵演练的时候,世高也忙着悉心教导那孩子。
好在,那孩子还算刻苦,一年时间,便拜别了世高,下山去了。
后来过了没多久,就有人来,说要在我这儿修建一个寺庙,并赐名为天宫寺。
这时候我才知道,那时候来拜世高学习的那个孩子,就是当时在成都称帝的刘备的儿子,刘禅。
而当年那个为我种上将军柏的将军,就是赵云。
突然间,很多人就开始在我这儿大兴土木了。终于,寺庙建成了,刘备还钦赐了一块 “天宫寺” 的匾额。
天宫寺建好了,世高也是开心的。我这儿,突然就开始变得热闹起来了。
那时候,天宫寺的常住僧人都是上千人,而香火更是鼎盛,我们每天都会接纳无数的人前来拜会。
可是再后来,世高离开了我,去云游四海传播佛法去了。
而天宫寺,许是因为蜀汉先主的敕封和世高法师的盛名,依然香火鼎盛。
而我的命运,也从此跟帝王家有了不解之缘。
法门平等人天共仰 觉路光明凡圣同游
——《古天宫寺对联》
3
公元755年,是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年,我亲眼目睹了著名的“安史之乱”
那时候的大唐,天下承平岁久,百姓不识兵革,
结果叛军便一路势如破竹,直逼长安。
不得已,唐玄宗李隆基只能裹携金银细软,带着他最爱的女人杨贵妃,逃往了蜀地四川。
也离我越来越近了。
那个时候,所有人都觉得是杨贵妃误了国,他们对这个女人的仇恨越来越深。
于是,当部队行至马嵬坡的时候,众将士起兵发难,硬逼着玄宗用三尺白绫结果了杨玉环。
美人香消玉殒,玄宗夜不能寐,有好几次,我都见他拿着玉环的旧物默默垂泪,还喃喃自语的说着对不起她。
那时候,到蜀都的路,也是实在难走。那时的驿道泥土铺筑,最多辅以碎石,只能马跑轿行。
而剑门关,关高路窄且险,陡而难上。玄宗优居皇宫,哪里经受过这些艰难,虽可乘马坐轿,也觉颠簸难受。
他们走到剑门关的时候,我见玄宗又一次辗转反侧,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内,拿着玉环的旧物念叨着,说是国之将亡,去蜀都的路又如此难行,她又离他而去,不如现在过去陪她为好。
看到玄宗如此消沉,我突然心生一计。
于是那天晚上,我给玄宗托了个梦。
我告诉他,我是这石城山的山神,我也姓李,亦是李家的孩子,所以如今李家有难,我必然相助。我告诉他,我知蜀道难于登天,所以我特来护驾,以保他平安到达成都。
此后,他果然渐渐拾起了信心,也平安到了成都。我也为此感到开心,原本以为,我们的缘分就此而已。
可玄宗到了成都,还是在若影若现的云雾中望到了我,当身边的人告诉他,我叫石城的时候,我看了他惊喜的眼神。
后来,他真的特意来了我这儿,游览了一番以后,为我改了名字,敕封为“云顶山”。
而当初的天宫寺也被他敕封为“慈云寺”。
从那以后,慈云寺的香火更是鼎盛,规模也是空前的庞大,光是住在慈云寺的僧侣就超过了三千人。每天前来烧香祈福的人络绎不绝。
当年那晨钟暮鼓、宝灯香花的盛况让我至今也甚是难忘。
天宝十五载,明皇幸蜀,及剑关,而山神乃肆谨焉。帝问:“何以阴德能诣禁闱?”奏云:“石城山神李氏也。”石城,乃云顶旧名。驾至蜀,乃备礼封赠。
——南宋《舆地纪胜》
如今,来我这儿的人,不多了,慈云寺的规模也小了很多。
不少人来了,便又匆匆离去,再也没有多少人有兴趣探究我的历史和故事。
可你们也许不知道,我在这儿待了这么久,经历了好多传奇又有趣的故事,我也很想跟每一个到我这儿来的人一起分享。
我还有那么多的故事没有讲,可你们,还想听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