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电影爱好者应该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疯狂找电影看,提高阅片量的阶段。他们会关注各种电影推荐、影单、排名……一部接一部地把豆瓣TOP250的电影补看完,然后经历几次片荒期,找不到喜欢的电影看了。
我也曾有过这么一个阶段,跟着《十大高智商电影》、《十大科幻电影》、《十大经典电影》这样的片单去看电影,看到喜欢的,就把这部电影相似电影也看了,然后就开始各种主题的阅片,某段时间看跟旅行有关的电影,某段时间看跟佛学有关的,某段时间看跟爱情有关的,一部接一部地找电影看……
等到我阅片量超过500时,我开始感到疲惫起来,那些高质量的电影基本都看完了,剩下的都是些质量一般的电影,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于是我开始看别人写的影评,然后发现了自己跟别人的差距,别人怎么知道那么多专业术语,随手就可以列举一堆其他类似的电影,解读得那么深刻,很多我忽略的细节别人却看到了其中的深意……感觉人家才是真正地在电影,而我只是很被动地让电影在我脑里放一遍。
为了能更好地看电影,我想开始学习电影的理论知识,很奇怪的是网上教人看书的文章很多,教人看电影的文章却基本看不到,大概是大家都觉得看电影是天生就会的吧,不需要通过学习。网上找不到学习资料,我就在当当买了一本电影入门书《认识电影》开始研读,下面的正文基本是这本书里面的知识,因为这本书太厚有500多页,我只把里面比较有用总结出来,想更仔细研究可以自己买来看。标题《如何认真地看一部电影》写得有点大了,因为我只是初级电影爱好者,水平有限,所以如果有写错的地方,还望指正。
学了电影理论之后,现在看电影的角度会很不一样,能够跳出剧情故事去看一部电影的结构,摄影,剪辑,从一部电影里获得的信息会比以前多很多。当然,知道太多电影理论也是有弊端的,会让你看电影时没那么感性,没那么入戏,别人感动到哭得稀里哗啦时,你却在想,哇这长镜头好厉害,这色彩好舒服……所以,看电影纯粹是当娱乐的朋友请关闭这篇文章,想更好地欣赏电影艺术的朋友请继续往下看。
第一章 摄影
(1)电影风格: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
经常听到有人说一部电影是现实主义电影,例如现在热映的《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电影尽量以不扭曲的方式反映真实的世界,看这种电影,我们会觉得很真实,电影里的故事是现实生活里可能发生的。现实主义电影注重内容的客观呈现,不去刻意追求完美,其最高准则是简单、自然、直接。
与之相对的,就是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电影更注重对内容的表现,导演会加入自己的主观意识,会加入很多电影技巧和形式,这种电影就像绘画里面的抽象画一样,非常抽象非常风格化,典型代表如李安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现实主义的极端是记录片,形式主义的极端是先锋派影片,但是大部分电影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回避极端形式或是极端现实的中间风格,这种电影一般称之为剧情片。在一部电影里,形式与内容(现实)是相辅相成的,只是我们为了方便解析电影,才会分开来讲。
(2)镜头
根据人物在画面上的大小,镜头的景别大致分为六类:
(a)大远景:多半是约400米的距离拍摄,人物在画面里面只有斑点的大小,这种镜头一般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西部片、战争片、历史片里这种镜头会比较多;
(b)远景:远景的范围大致与观众跟剧场的舞台距离相当;
(c)全景:人物全身在景框画面里,头部接近顶部,脚接近底部;
(d)中景:人物腰部以上的镜头,有二人镜头、三人镜头、过肩镜头(两人一人面对镜头,一人背对镜头)等;
(e)特写:这种镜头吧常常重点放在很小的客体上——如人的脸部;
(f)大特写:更近一步的嘴巴或眼睛大特写。
根据摄像机镜头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种镜头:
(a)标准镜头:现实主义的导演喜欢用标准镜头,避免造成扭曲,这种镜头使被摄物与人眼看到相似。
(b)望远镜头:又称长焦镜头,这种镜头可以隔着很远拍到特写。摄影师可以用望远镜头来拍摄野生动物,也可以藏在车里,透过窗户摄取特写。望远镜头的焦点仅仅在远处,不在焦点的前景和背景会变得模糊不清,所以也常用来制造艺术效果。望远镜头的焦点在拍摄时可以切换,这种技巧称之为变焦,在有两人以上的画面里,可以通过焦点的变化来突出某个人同时次化其他人。
(c)广角镜头:广角镜头会造成线条的空间的扭曲,越是边缘的地方扭曲越严重。距离会被夸大,距离一英尺远的两个人,在广角镜头下可能看起来有几码远。
(3)角度
摄影机拍摄的角度可以渲染某种情绪,同样的拍摄对象仰拍和俯拍会呈现不同的效果。电影有五种基本角度:
(a)鸟瞰角度:鸟瞰角度可以使观众拥有上帝视角,会给观众一种主宰主角命运的感觉,镜头下的人物往往像蚂蚁一般卑微无助;
(b)俯角:俯角会使人物变得没那么高,会减少人物的重要性,使人物显得无害及其卑微;
(c)水平角度:水平角度接近于人的正常视线,是比较中性的角度,现实主义的导演会用得多;
(d)仰角:仰角会使人物变得高大,动作的速度感增加,尤其是暴力镜头。由仰角拍摄的人物会引起恐怖、庄严及伟大的感觉;
(e)倾斜角度:倾斜的镜头给人感觉是紧张、转换及动作即将改变,暴力场景经常会用到。
(4)光影
业余的电影观众很少会注意到电影里的打光,但是灯光确是电影拍摄的一个重要成分,灯光可以渲染某种气氛,可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到主要的人物上面。
喜剧片和歌舞片,灯光趋于明亮的高调风格,较少有阴影;悲剧和通俗剧较常用高反差的灯光风格,亮光出特别亮,黑暗处也相当有戏剧性;悬疑片、惊悚片和黑帮片则较趋低调风格。
好莱坞大制片厂时代发展出的三点打光技巧,至今仍在世界通用。
主光:光照的地方会有强烈的光线光影对比,会首先吸引我们的目光;
辅助光:照亮主光照射不到的黑暗,显露出一些次要细节;
背光:照亮环境,赋予空间感。
外景的灯光因为多采用自然光源,比较有自然风格,现实主义的导演喜欢用自然光,会使得影像有纪录片的感觉。
摄影棚内的灯光比较风格化及戏剧性。自古以来,光都是象征神圣,黑暗则是象征邪恶。形式主义的导演较偏向于象征性的暗示打光,比如说,从演员脸部下方打光,会显得演员很邪恶,同样的,任何位于强光面前的人物都有些恐怖的暗示,因为光与安全相联,任何阻挡光源者,都威胁到这种安全性。
(5)色彩
在心理方面,色彩是电影中的下意识元素,它有强烈的情绪性,人们喜欢解释构图线条,却消极地接受了颜色,容许它象征心境。每一部彩色电影都有一种基本色调,每个导演都有自己喜欢色调风格。
一般而论,冷色系代表了平静、疏远、安宁,在影像上较不明显,暖色系代表了侵略、暴力、刺激,在影像上十分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