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来说,做自己还是件挺容易的事,没有太多的需要克服的东西,因为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不管是吃了什么样的苦头,自己好像总是好了伤疤忘了疼,死性不改。或许这些骨子里的东西,在他人看来,有个性、思想简单、情商低、不够圆滑等特性应该好好改一改,但是我依旧我行我素,我就是想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模样,成为一个知性、善良、简单、快乐的女人。
《阅己,做自己的心理顾问》一书中提出做自己,需要做到以下这三步:第一步,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能够有能力抵御坏情绪,和自己和谐共处。第二步,做自己,处理好与父母、爱人、朋友的关系。第三步,自我成长:自律、勇气和耐心。
前段时间,看见古典老师提出一个观点,他很怕听到年轻人说要“做自己”。古典老师把做自己与中国的发展结合起来,做自己这十年分了五个时间:第一个时期是做自己等于成功,争取的是主流的成功,第二个时期是做自己等于发现自我,开始探讨特质,第三个时期是做自己等于与众不同。第四个时期,我们开始去思考,什么是真正的自我?第五个时期,把自己放在历史和生物中间,重新理解世界。不知道再过三年,古典老师是如何定义“做自己”的,但是他提到的巴菲特的这个故事,对我们每个人每个成长阶段“做自己”或许都会有一定的启发。
巴菲特有个飞机师,叫做弗林。他为巴菲特开了十多年飞机。有一次,他问巴菲特:怎么才能像你一样获得成功呢?
巴菲特说:第一步,你要圈出25件你特别想要的东西。如果你想不明白,你可以用“有趣”和“有用”做一个评分。第二步,圈出5个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然后怎么办?
有人说,我懂,然后就集中全力马上开始做这5个,有机会再去做那20个。
完全错了。
巴菲特说,接下来,你这一辈子要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另外那20个目标。因为人这一辈子做好5件事,已经非常非常难。这些有点儿希望,又不可能穷尽的事情,才是最恐怖的。你要集中你所有的精力去躲避那20个,它们只是幻觉;那5个勾勒出来的才是真正的你。
相较于古典老师的系统性”做自己”,我更喜欢女神宗音对“做自己”的定义。女神宗音对做自己是这么定义的:做自己可是需要本事的,没有金钢钻,别揽这瓷器活儿。先要做到温良恭俭让,这是大前提。之后,你若有才华,展示才华;若有性格,展示性格;若有态度,展示态度。不然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做自己,是作怪。
而我对“做自己”的理解很简单: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我心中最大的梦想是成为像邓季惺这样的女子,和丈夫一起创办新民晚报,把儿子培养成优秀的经济学家。有些梦想今生未必会实现,但在努力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越来越优秀和平和,越来越知道什么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