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过玉的朋友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询问这块玉究竟值多少钱时,身边的“朋友”(有的是“托”,有的是刚刚因为买玉结识的“朋友”,其含金量难说)或店里自称是玉石专家的人会说:从来说“黄金有价,玉无价”,买的不是价格,是喜欢!
话里话外暗含玄机,眼神里面深不可测。
我的一个朋友就在这样的氛围里,以一种“我买的是喜欢”的诗意感买了一串价格不菲的手链,后来听说,一个月后,手链断了链子,珠子散落四周,找不齐全。同时,也明白了“买的确实是喜欢,而不是货真价实”。
算是上了一堂“花钱买教训”的社会学课程。
前几天朋友从青城山旅游回来,带回一幅字,说是在青城山的一个寺庙里买的。我一看那字写的真的是好,一眼就喜欢上了。嗔怪朋友怎么不帮我求一幅?
朋友说,不是“求”的,是买的。你随时去那里都有挂着卖的,而且还很便宜,我这一幅,也不过就两三百。
我很惊讶,这么好的字,却卖这么便宜的价格。为什么呢?
朋友感叹道,是呀,现在有钱人最喜欢收藏字画,但是他们收藏的都是名家字画,不完全是以字的好坏来论的,而是以写字人的名气大小而论的。同理,定价高低也是这样的道理。
哦?难道字画的价格也和玉石一样,由卖家单方定?买家也是“买个喜欢”?
据了解,为产品定价,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工作。价格定的过高,有可能会让你失去很多潜在客户,而价格定的过低,虽然能让你获得更多客户,但是你却有可能在行业内掀起一场价格大战,最后连实现收支平衡都变成了奢望。
那么,书画本应完全属于“艺术品”,它是怎么样进入交易市场的呢?
居考证,明代嘉隆万时期,达到了封建经济的顶点,书画交易也迅速繁荣起来。
后人要了解明代的书画定价标准,是研究当时书画买卖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那标准是怎样定的呢?
唐代张怀瓘《书估》曾提到过书法作品的定价标准,他说:
“如大王(王羲之)草书字值,一百五字乃敌一行行书,三行行书敌一行真书,偏帖则尔。至如《乐毅》《黄庭》《太师篇》《画赞》《累表》《告誓》等,但得成篇,即为国宝,不可计以字数,或千或万,惟鉴别之精粗也。他皆仿此。近日有钟尚书绍京,亦为好事,不惜大费,破产求书。计用数百万贯钱,惟市得洁库行书五纸,不能致真书一字。”
关于绘画作品的定价,唐志契在《绘事微言》中说:“画有价,时画之或工或粗,时名之或大或小分焉,此相去不远者也,亦在人重与不重耳。”
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
其一,当代人的绘画作品是以绘制的工粗、画家名声的大小来定价的。”
其二,绘画作品定价的关键还在于买家的喜好。
——这里所说的“喜好”,与前面提到的“买个喜欢”同理。
后来有人总结了“定价”这把标尺,包含了如下内容:
1、根据创作年代早晚、艺术价值高低来确定书画价格的定价。
2、同一时代的书画作品,画价高于书价。
以上就是古书画的定价,你弄懂了吗?
最后,再讲一个前段时间看到的小故事——有一次法国作家贝尔纳说了一句俏皮话,把朋友们逗得捧腹大笑。有人恭维他说,只有您才能说出如此妙不可言的话来。贝尔纳告诉他,这句俏皮话,是他刚刚从报纸上看来的。恭维他的人说是吗?但是您说的这样自信,好像是发自您的内心一样呢!
凡尔纳得意的说:不同的是,我把它权威化了。
是的,权威化了,字和画的价格也被权威化了。
买字画的朋友,可要明白这个道理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