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小学时,有一次上作文公开课,题目是《我最喜欢的一本课外书》。刚从城里来的语文老师不了解农村孩子的疾苦。她不知道我们除了语数主课本外,几乎没有课外阅读书。当她在全校老师和全班同学的面要我说一说我最喜欢的课外书时,我真的想扒开那黑灰色的泥板钻进去。
大学毕业N年后,终于拥有了自己书房,于是每年都会盯着三大电商的促销活动,大活动大买,小活动小买。每年都买上千元的书,在买买买后,最享受的其实只是拆快递时那一瞬间。更多的是累赘。不但占空间还要经常打扫卫生。有时看着高大的书柜里整整齐齐摆满了许多至今没有拆封的新书。心里更多的是落寞,因为这上千册的书并没有一本书真正属于我的。买书只是纸张上的拥有,不是智力上的拥有。
读书二十余年,我发现自己真正读懂的书屈指可数,直到最近我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才发现自己读不进去,读不懂的根本原因在于不会阅读和理解能力太差。培根说: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而我却是不管什么书拿来都是从第一页读到最后一页。经常读着读着就昏昏欲睡,读了后面的就忘了前面的。读得广却读不通,好读书却读不懂。作者把这样的情况称为“半瓶醋”。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作者是莫提默·J. 艾德勒,他是学者、教育家还是编辑。他因编辑《大英百科全书》闻名于世。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为了那些想读书又想增强理解力的人而写的。让那些初读书,好读书的人少走冤枉路。
那到底怎样才能真正拥有一本书做到高效有用的阅读呢?什么样的阅读者才算是优秀的呢?
一,阅读其实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对话。一个优秀的阅读者在看一本书的时候会提出问题,在看完全书后会去回答问题或者边看边寻找答案。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假设自己是一个侦探,要想办法找出这本书的主题,作者是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的。如何逐步从核心主题分解出从属的关键议题。
2,作者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找出主要的想法,声明和论点。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
一个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想法,曾经我看书选书都是看大咖推荐的书单,有些书看过后发现根本不值得一读,或者说不适合我。
4,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
阅读一本书的目的就是从中获得资讯和知识。但是不是任何资讯我们都要全盘接受,要学会问自己这些资讯对我来说有没有意义,如果这本书不但提供了资讯还启发了我,那我有没有必须再找出其他相关的经验建议等。
二,阅读是分层次渐进的。阅读一共分为四层:基本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做检视阅读,也称略读,预读。检视阅读才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为什么要检视阅读,因为在有限的时间里,你要判断自己想不想读,值不值得读,就必须学会检视阅读。检视阅读虽然时间有限但是你会知道作者到底写的是怎样的一本书。
具体怎么做呢?
1,先看书名页,如果有有序就先看序。
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了解。就像旅游要看地图一样。
3,如果有索引,看一下索引并快速判断本书的议题范围。
4,如果是包着书衣的新书,看看出版者的介绍。
5,挑几个和主题相关的篇章来看,这些通常在开头或者结尾有摘要说明。
6,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把全书翻一遍并留意主题的基本动脉。
总结起来也就是我们要利用好书本的一切信息来帮忙完成阅读并消化,把所读资讯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
如果时间充足,我们就可以做分析阅读,分析阅读也是本书中的重点。
1,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小说,喜剧,史诗,抒情诗,或者论说文等。
2,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者几个句子来叙述整本书的内容。
3,将书中的重要篇章列举出来,说明它们如何安装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架构。
4,找出作者要问的问题或者作者要解决的问题。
5,找出关键词,透过它们与作者达成共识。
三,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要运用适当的不同的速度,法国作家巴斯卡说: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本书还介绍了看不同的书,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比如:如何阅读历史书,如何阅读哲学,数学等等。
作为大英百科的编辑,作者在阅读方面有丰满的经验,这本书可以说是他的多年的阅读经验积累,本书逻辑清晰,语言简明并举出很多实际例子来帮助读者理解,具有很强的实操性。这本书的翻译者郝明义说自己40多岁才发现这本书真的很遗憾,如果在青少年时期发现,那他就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在我看了10来本关于阅读的书里,只有这本书让我收获最多。推荐给你看,希望你在阅读路上也少走弯路,多读好书。把读过的书都变成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