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二十五年三月(公元220年),曹操结束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一统华夏终究没有在有生之年完成,曹操内心是遗憾的!
和曹操的遗憾相比,天下对于曹操的谩骂更让曹操接受不了!客观说,汉献帝的存在虽然形同虚设,但曹操并没有取而代之!东汉王朝在黄巾起义时就应该寿终正寝,是曹操把东汉王朝又延续几十年!
尽管曹操是历史上公认的篡国权臣,但最具讽刺意义的是他只是权臣而没有篡国!
正是因为曹操的雄心壮志,以一统华夏为目标,三国的历史上才没有出现更多的皇帝,如袁术称帝等!
同年五月曹操丧事结束,曹丕继承魏王的爵位,官位是丞相!
曹操的终点成为曹丕的起点!
十月,汉献帝禅让帝位,曹丕称帝!
仅仅半年的时间,曹丕走完了曹操一生都没有走的路!和曹操始终身披汉臣的外衣不同,曹丕跨出了登顶权力巅峰的最后一步!
魏文帝曹丕开启历史的新篇章!
曹丕为什么这么想当皇帝?
曹丕为什么急于称帝?
看似是一个无聊的问题,背后也尽是曹丕波澜壮阔的雄心壮志!
的确,站在权力的金字塔上,不管是谁都忍不住的想往上爬,能做到急流勇退者寥寥无几,对于曹丕而言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距离顶峰是一步之遥,这种诱惑力是任何人都无法抵挡的!
排除曹丕的虚荣心,我们更应该从现实的角度分析曹丕的状况!
公元220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它标志着魏、蜀、吴鼎立局面的彻底形成!
曹操遗留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格局已经破产!
虽然黄河流域的中原和黄河以北的广大区域属于曹丕的势力范围,但实际上曹丕能名正言顺控制的地域仅限于自己的藩国!如果曹丕想举全国之力南征,统一华夏的话。人员调动,军事调整,钱粮征收……都只能依靠政治手段间接影响!
不仅行政效率低下,而且阻碍华夏一统!
行政效率的低下,曹丕或许可以接受!但阻碍华夏一统,曹丕是万万不能接受的!曹操临终时唯一的遗憾就是没能一统华夏,曹丕继承了曹操一切,一统华夏也就成为了曹丕的最终政治目标!
为了一统华夏,改朝换代已经迫在眉睫,曹丕越早称帝,统一战争就能越早准备,胜算也就越大!
曹丕称帝后做出一系列改革!其所作所为只有一个目的,稳定皇权,统一天下!
以九品中正制举例!
建安年间,曹操奉行的是唯才是举,改变了由士族垄断官吏选拔权的局面!
只要是人才,不管出身多么低微,品行多差,只要一技之常,哪怕是鸡鸣狗盗之辈都会授以官职!
不可否认,为才是举,确实是平定乱世的法宝,可时过境迁,如今北方和中原已经评定,士族作为曹魏政权的政治根基,因曹操推行唯才是举,严重伤害了士族的利益,把从政当作为出路的士大夫,不可避免的要跟庶民争夺有限的官位!
和平年代,对于统治者而言,士族门阀的利益明显大于庶民百姓!
曹丕如果想皇权稳定,集中力量统一华夏,拉拢士族必不可免!九品中正制是就是曹丕拉拢士族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曹丕急于称帝和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可以发现,曹丕称帝的根本原因是曹操曾经的成功之路,在曹丕面前已经是死路!
曹丕如果不另辟蹊径,曹丕面临的局面就是无路可走!
更不要说实现曹操一统华夏的遗憾!
为了一统华夏,为了实现曹操的遗愿,为了比肩曹操,曹丕只剩下称帝一条路!
既然称帝之路非走不可,早走胜于晚走,越早越好!
如此一来,可以得出结论!
曹丕之所以急于称帝,是曹丕当时的实际情况逼迫曹丕不得不如此!而曹丕也用自己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加强皇权,为统一华夏做准备,确立了他不输曹操的雄心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