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一定要吃药吗?很多老人见孩子咳嗽就给药吃,说“将病压下去”;也有患者害怕得气管炎,再转变为慢性咳嗽,一出现咳嗽就立马吃药。但只要是药就有副作用,尤其对孩子而言。所以,不是剧烈咳嗽的话,不要着急吃咳嗽药,而要及时就诊。
一、 咳嗽得分段调理
孩子咳嗽一般是由外邪引起的,所以正确治疗咳嗽的思路应该是用主要力量将外邪清散掉:
刚感冒就咳嗽 来杯苏叶水
这种咳嗽跟感冒几乎同时出现,多是寒气袭肺所致。鼻涕是清的,痰是白色。手脚冰凉、怕冷,有些大一点的孩子会觉得一吹风就头痛,尤其是后背膀胱经循行的路线附近和脖子的后半部会痛。
需苏叶3克,入锅,加入两茶杯水,大火煮。开锅后改小火,沸煮三分钟后关火,再焖七八分钟就可以饮用。如果咳嗽较重,还可以加一点橘红一起煮。注意,服用之前先让孩子吃点东西。空腹服用,元气不足,无法发汗,咳嗽难愈。
外寒里热之咳嗽 罗汉果甘草挺好
这时孩子鼻涕变黄变黏稠。痰也开始变黄,也有的是清黄交替,但大多数是黄色的。咳嗽的发声部位较深,会听到喉咙或者气管里有痰的声音。也有孩子光咳嗽没有痰,严重者出现咽喉肿痛,会口渴发烧。把手背放到孩子鼻子前面,会觉得很热,中医称为“热气喷手”。这是外寒里热之咳嗽,这个时期如果没控制住它,寒邪就向身体内走,与正气相争,逐渐化热。
外寒里热之咳嗽,若无医学基础者,可以用中罗汉果甘草
表里俱热之咳嗽 适合复方鲜竹沥
当外邪完全进入体内,则出现一派热证。发高烧,流黄鼻涕,咳黄痰,有时甚至是黄緑色。此时咳嗽声音明显变深,感觉是从胸腔里面发出来的,而且有很多像气泡破裂一般的“嘶嘶”声。
这时可服用中成药复方鲜竹沥,消除热痰效果很好。但必须是孩子咳嗽痰多,且痰必须是黄色。该药不适合痰白、鼻涕清的寒证。该药虽然祛痰效果不错,但只能消除症状,不能驱除外邪。所以还要配合外邪之药,否则痰虽化掉但外邪还在,一旦停药痰还会再生出来。若不等外邪清除干净就停止了用药,会导致孩子病情反复。但如果此时孩子已经出现明显的肺内感染,应尽快就医。
咳嗽刚好时 补脾用怀山药水
孩子外感被清除后,咳嗽逐渐痊愈,为了彻底防治咳嗽,此时我们要给孩子补脾调理。推荐大家怀山药水。选取怀山药30克(此为5岁以上孩子的量,小儿酌减),熬水代茶饮,连服两三天。
如果孩子大便不成形,可以连山药肉也吃掉。如果大便干燥,则仅喝山药水即可。因为山药有固涩大便的作用。若大便干燥严重,就需要煮山药水时加入6克杏仁同煮,因为杏仁可通气利便。注意这个山药必须是干品,不是菜市场里面的山药。
咳嗽快好时之热咳 来碗川贝炖梨
有的孩子在咳嗽快好时出现的是热咳,咳嗽没有痰或少痰,但很黏稠,往往是干咳。舌红,大便干,手脚发热,尿易黄。
推荐川贝炖梨。选取川贝粉3克,白梨一个。挖去梨核,把川贝粉放入,然后盖上盖。把梨放入一个碗里面,添些水,放入蒸锅内隔水蒸三十分钟左右,把碗拿出放温,吃梨喝汤。注意:感冒后一般寒邪残留的居多,有热邪残留者,往往是孩子体质偏热,或者最近上火了,或者夏秋天气燥热、冬天北方暖气燥热等。
咳嗽快好时之寒咳 止嗽散泡脚
此时咳嗽进入重回外寒的第四阶段。此时痰少了,或者又变回白色,鼻涕也变清白了,鼻音还有点重,稍微有点鼻塞,偶尔咳嗽几声。这时内热已消,寒邪也撤回到体表。此时只需要用一点宣肺散邪的药物,帮助身体继续排除外邪即可。
选取荆芥3克,陈皮6克,桔梗6克,白前6克,紫菀6克,甘草6克。(这是五岁以上孩子的量,小儿酌减)。熬水开锅十分钟即可,然后将药汁兑入温水给孩子泡脚,一天两次,一次十五分钟。连用两三天即可。此方一定在孩子感冒痊愈时使用,若仍在感冒则不可用此方。
悟:在认真研学实践的过程,除了感受到了“预案充分准备就能从容应对”外,还有大人的自我身心健康也获得了更大的益处!比如,往往在小孩有早期表现时,全家的食疗方:白萝卜、鱼腥草、梨、橙子、百合、香菇鸡汤、三拗汤等……也同时起动,常有见效快、少折腾、全家从容、可控愉快的感觉。愿所有家庭都幸福安康!
二、 咳嗽并非皆因肺 中医辨证治怪咳
古人把有声无痰叫咳,有痰而咳叫嗽。临床常将无痰的咳叫干咳,有痰有声统称为咳嗽。咳嗽是呼吸道病变的一个主要症状,但咳嗽并非皆因肺而起,五脏六腑有病时可影响到肺而咳。
心咳:咳时心胸部疼痛,咽喉部位似有异物梗阻,甚至咽喉肿瘤。用清心连子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肝咳:咳时两胁窜痛,甚至躯体不能转动,若能侧时肝区胀满不舒。用舒肝和胃丸治疗。
脾咳:咳时右肋部疼痛波及到肩背部,甚至不可动弹,动则咳嗽剧增。用温脾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肺咳:咳时喘息有声,咳则吐痰,甚至咳出血丝,也叫真咳。用清燥救肺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肾咳:咳则腰背相引而痛,伴有腰酸乏力甚至有唾涎。用补肾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胆咳:咳嗽时呕吐胆汁或青色苦水,胁肋引痛不止。用温胆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胃咳:咳则呕吐,甚者咳时吐出蛔虫。用乌梅丸加保和丸治疗。
大肠咳:咳时出现大便失禁现象。用七气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小肠咳:咳时放屁,几乎咳、屁同时出现。用加味紫菀汤治疗。
膀胱咳:咳时出现尿失禁。用百合固金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三焦咳:咳时肚腹胀满而不欲饮食。用六君子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干咳:无痰呛咳,轻者连咳十多声,重者咳声高,喉痒干燥。用沙参麦冬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痰咳:多见于肺气肿、气管炎,因有痰而咳。用桑菊饮汤治疗,根据病情程度或加或减。
暑咳:暑天受凉而咳,痰少、身热、口渴。用藿香正气汤治疗,根据病情加减。
三、化痰能治很多病
痰是人体津液代谢异常产生的病理产物,也是很多病的致病因素。中医常说的痰包括经咳嗽、呕吐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也包括不可见的、弥散于全身各经络脏腑组织的无形之痰。“百病皆因痰作祟”,这句话也同时意味着,祛痰能防治很多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