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爸爸,你是有多深的爱才会把自己伤害到这种程度?
嗯,我说的是那位因为辅导作业心梗,到医院放支架的爸爸。
我理解这个父亲,就如同我理解我家斜对面那个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咆哮的母亲一样。
每当那个小窗的灯亮起来,我就默默会把家里的窗户关上。即使这样,我依然无法逃离那母性的咆哮。
“是不是!你说是不是!啊!”
“怎么是这么写的!怎么可以这样!”
“你傻不傻!傻不傻!”
那些音节总是避无可避地跑到我的耳朵里,我知道那不是在骂我。但是我总是忍不住代入,每当听到都心跳加速,呼吸困难。
我常常想,那个孩子,距离爆炸中心那么近,伤势一定比我重好多倍。
然后我又想,这一定是亲妈。后妈才不会因为继子的作业问题生气到这种程度。只有亲妈才会用这种排山倒海的愤怒来伤害自己。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愤怒是一份沉甸甸的爱啊。
但是,爱会伤人,也会自伤。为什么这么说呢?
就辅导作业这件事情本身来说,孩子是写作业的人,父母是辅助的角色。孩子在课堂上学习完知识,在家里通过做作业巩固并发现问题,这本来是孩子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可是,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必须要通过父母的家庭辅导才能比较好地完成家庭作业。
如果以上的逻辑你都同意的话,我下面要说的才是重点!敲黑板!
为什么辅导作业会愤怒?
因为你把孩子的作业变成自己的作业,你把作业正确率当成判断教育成败的唯一标准,自觉地把对孩子的不满意会转化成对自己的不满意,然后这种愤怒开始攻击自己和孩子,继而把属于孩子的成长过程变成一个家庭每天地狱般的煎熬。
放低要求 普通的孩子需要普通的对待
每天,校讯通都会给家长发来短信:xx家长,您的孩子今天的语文作业是xx作业本x页,订正x页,预习课本x页。这是最简单的内容,如果遇到重大节日或者考试,还会加上相应的各种要求。
每天晚上,家长群会变得相当热闹,为了一个偏旁部首,家长开始热火朝天的讨论,各种查字典求教网络,希望在孩子面前塑造一个高知的形象。不久,家长群陆陆续续就会有人晒晒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啊,练字帖啊,众家长纷纷点赞,晒图的家长谦虚地说,我家的没用心。潜水的家长心里百感交集啊,人家没认真就成这样,认真了那还不上天啊!我家的该如何是好!
焦虑,非常焦虑,家长们的压力不仅仅来自老师、同班家长,还有同事、朋友,甚至是那些自媒体。
朋友圈里,最正常不过的就是晒娃,花式晒娃。比如:4岁的娃强烈要求要做学而思的试卷。偶买糕的,这位家长,你还想不想让其它家长喘息一下。
再然后,无数的公号都在转载的同一篇文章《香港女特首把两个儿子都培养成剑桥学霸,靠的竟然是这四个字!》。很多家长看得泪流满面,苍天啊,我难道就没有陪伴吗,我每天牺牲了打麻将、逛街、做facial的时间,就是陪着他做作业啊!为什么,为什么人家上剑桥,可我家的就连锐角还是钝角都分不清楚。
嗯,根据科学研究,智商是遗传的。特首和她老公都是剑桥毕业,蓝后他们的儿子毕业于剑桥,这个几率比普通人高很多吧。
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作为一个普通人,你的孩子是一个普通的孩子,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被那些所谓的教育成功学蒙蔽你的双眼。
普通孩子,有普通的成长过程,自然也会有普通的幸福。作为普通的父母,不要那过高的的要求去衡量孩子,只要他们每天比昨天成长一点点,那就足够对他们表示赞赏。一切过高的要求都是揠苗助长。
作业的对错是孩子的责任 而不是家长的责任
对于辅导孩子作业的家庭,我们常常看到的是这种情形。
“加号!这是加号!你怎么老是看成减号!说了多少次了,啊?审题!审题!你的耳朵是摆设吗?你怎么好意思,考成这样,回来还吃得下饭?”
妈妈坐在台灯下开始了作业订正大咆哮。
“……”孩子沉默。
“不说话,不说话你以为就能蒙混过关!”
母亲是何等机智的种族,一眼看出孩子伎俩,更加点燃她的愤怒。
正要持续发作,爸爸背着手走过去,慈爱的拍拍妈妈的肩膀。
“有一个电话找你,我来看看。”
妈妈心想,手机就在我旁边,有电话找我我不知道!还不是要支开我?
“好!那你看看。”妈妈白了爸爸一眼。
房门关上后两分钟,爸爸的吼声从房间里传过来。
“妈妈,给我拿衣架过来!我就不相信了,你说,11-3等于几?”
爸爸自以为比妈妈的情绪控制能力好,其实面对自己的孩子,结果是一样的。
因为,这并不是情绪控制能力的问题,而是一种角色错位。
知名的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经提到过中国家庭的一种共生现象,父母和孩子一体共生。这种共生有很多种呈现形式,最典型的是妈宝男,母亲和孩子互相把对方作为生命中的依托。孩子离不开母亲,一切以母亲的意志作为最高指示;母亲离不开孩子,即使孩子已经成年,她依然要挤进孩子的生命空间,证明自己的存在,掌控孩子的生命。
心理学认为,6个月之前的婴儿需要母亲无所保留的满足他的生存需求,他把母亲视作自己,母亲也同样视他为生命的一部分,不可分离。但是六个月之后,孩子逐渐走向独立,之后的这种心理层面的共生,便是病态的共生。
每个母亲或者父亲都经历过这样的场面,送孩子去上学,把自己百般呵护的孩子交到老师手里。孩子走进小学校门的时候,招招手,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父母的目光随着孩子的背影移动,一直到见无可见。从此之后,他要独立面对学校环境,按照学校的规则生活学习。父母和老师只是他的辅导者。
可是父母依然无法从共生关系里走出来,他们依然固执地把自己和孩子捆绑在一起,喜怒哀乐都随之而动,这种状态自然会导致父母的情绪会因为孩子而失控。集中的体现就是辅导作业。
须知,作业的布置对象是孩子,完成的主体也是孩子。对于完成效果要负责的人也是孩子。可是父母本能地超越辅导者的地位,全包全揽,剥夺孩子做作业的主体地位。
造成的后果,不仅仅是周期性的情绪失控,更重要的是,让年幼的孩子错误的认为,作业的错误,是父母的错。
孩子,对错都要自己承担
一位朋友,她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一日拿着试卷回家,90分。朋友按捺住愤怒问,你觉得爸爸会怎么说?孩子回答,我觉得爸爸会说你没有把我教好。朋友当时的心情是震惊的。但是她又无话可说。
确实,在家中,她是孩子作业的主要辅导人,同时也是作业辅导情绪失控症重症患者。有些时候,她甚至恨不得抓着孩子的手一笔一划完成作业。可是,平时作业全A,等到孩子单枪匹马到了考场,就是这里漏题,那里出现低级错误。
她自问做为家长认真负责,无愧于心。可是为什么当孩子说,我考得不好是因为你没有教好的时候无话可说呢。
当天晚上,朋友给老师发送了一条信息,大概内容是,因为自己辅导作业时大包大揽,导致孩子没有建立起自己对待作业的责任心。所以,近段时间的作业,家长将不检查,将检查作业的权利留给孩子。如果作业出现错误,家长将和孩子共同订正。
老师回复信息表示理解,同时认为这是家长对孩子负责任的表现。当朋友把这个消息告诉孩子的时候,孩子跺脚、大哭,显得无所适从。朋友问,你是不是担心作业得不到好的分数被老师批评?孩子点头。
朋友将与老师的沟通内容给孩子看,并且告诉孩子,你的作业,你的试卷上面写着你的名字,不是妈妈的名字。所以妈妈并不对你的成绩负责。从今天开始,你的作业将由你自己检查,有问题可以问妈妈。交上去后,如果出现错误,那就说明你有的知识掌握得不好,这是好事,我们一起订正错误就好。没事的。
接下来一个星期,孩子的作业都是自己检查。第一天,作业本上几乎一半是大红的叉。等到第二天,孩子检查作业的时候,开始从自己的房间走出来,向妈妈请教问题。到第三天,孩子说,妈妈,今天我检查出3个错误。渐渐地,孩子把检查作业当成自己每天作业的一部分,而不再是家长的责任。朋友的作业检查综合症发作次数也呈直线下降趋势。
这就是各归本位的结果。
一旦父母不再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手脚,而是报以独立个体的尊重,孩子就会获得成长的活力。当父母真正把做作业的权利移交给孩子,孩子真正负担起对错的责任,学习才不是父母的独角戏。
所以,那位心梗的父亲,试试跳出全能爸爸的角色,回到辅导的本位上来。也许,结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