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海浪花Ⅲ(100则)
1
观心修行者,关注点时刻放在自己的内心,不要去评判分析他人。
2
修行老师原则上只指导修行,生活中的困惑和难题需要每个人自己去面对和解决。
3
深入观照自己内心中对自我的执着,这是修行最需要打碎的。
4
有些人文章写得很好,行为却很不堪,此非修行人所为,自己应引以为戒。
5
修行人最大的敌人和魔障,是自己的心魔——放纵欲望并为之找一些高大上的借口。
6
有如是因,生如是果,每个人都在因缘之中。若迷于外相、表象,则难以认清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修行和觉悟。
7
认识一个人仅仅看他如何说是远远不够的,一个人的行为更能代表一个人的本质。
8
纠结于具体的事情,不如观修自己的心。
9
不要外求,真理就在自己的自性本心之中。
10
面对别人的故意伤害,不是任人欺负,而是智慧地处理。
11
对于事情的发生,一定要全面地去看待,因缘不具足,事情就不会发生。
12
事情通常都是带有两面性的,潜藏的那一面或许才是需要我们去发现、了解、了悟的。
13
独立地看待问题,的确会有很多让人困惑不解之处。佛陀曾解说过释迦族的灭族之灾——早在非常久远的过去之前就因杀戮而种下了灾难的种子。所以很多事情背后的因果,对于我们只能看到碎片化信息的人来说,的确是难以了解的。
14
听,与声音,其实是一体之两面,就像一张纸的正面和背面,如何能分离呢?
声音,当下就是觉性的作用体现。
15
静坐中体会到的深深的宁静,在生活中并不是真的消失了,就像黑夜来临的时候,太阳并没有真正地消失,但看上去就像真的消失了一样。
16
思维和思考,都是云朵,而觉照本身并非云朵。
17
念与念之间那个宁静的空白,就像无云的天空。云的来去,并不会真的改变天空,但被云所遮挡的眼睛,所看到的却是天空的改变。当你乘上飞机飞到云层之上,就会发现,不管下方的云如何变化,你头顶的天空从未改变。
修行,就是要穿越云层,来到云层之上,看见自己本自静净清明的心灵天空。
当你的心成为天空时,就可以清晰地观照到,思维,思考,情绪,感受,念头等,都是因缘生灭的云朵。而你,离于一切相,永远立于这一切现象的背后,从未来去,从未生灭,从未动摇,从未改变……
18
“观”自在,“心”自在,“觉”自在。
观,自观;心,自心;觉,自觉。自,非“我”也。
无我之观,观自在。无我之心,心自在。无我之觉,觉自在。
自在,即如来。
19
布施的时候,不要让执著污染了心灵的光明,那光明要更加珍贵,珍贵地何止千倍万倍。
20
在自己的心里留一片无云的晴空,时常看看它,也就不那么烦恼了。
21
我希望我的灵魂,就是我所写的样子(《空性的孩子》),我就已经心满意足了,其他的,别无所求。
22
问:想成长却因家庭原因而走不出来,怎么办?
答:要善于学习水的精神,“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首先要让家人感受到你对他们的好。这是一种无我的精神,这本身就是修行。很多的观修可以放在自己心里,而行为上,要随顺家人,对他们好一点,再好一点。
他们生命的真相,与佛陀无别,他们都是佛,只不过是睡着了的佛。
先不用想着唤醒他们,先想办法唤醒自己,您可以在对他们好的同时唤醒自己。
对于身在红尘还想修行的人来说,红尘就是道场。
23
问:我自己本来身体也不好,我给别人的爱已经超过我的负荷了,却换不来别人的一句关心和同情,该如何是好?
答:那只能说明你对他们还不够好,如果被你感动地稀里哗啦的,不可能不对你好。
他们之所以还没有对你好,是因为你还没有感动他们。
24
问:我的能量有限,我已经超负荷了,我也需要别人的关爱,谁来关心我?
答:不要奢求他们的关心,观音菩萨只会帮助别人,不会要求别人帮助他。
25
问:谁都是说的比唱得好,谁又做到了?
答:是你自己想要修行,不是别人。
你也可以放弃,跟其他众生一样。如何选择,是你的自由。
26
问:观音菩萨都被别人撕成八片了,还要修行吗?
答:那刚好可以成就千手千眼。不然怎么成就呢,不然怎么化身无数呢。
27
问:那就是死而无憾了吧?
答:真相是,没有生死,不要被幻相所欺骗。这些都是修行过程中的磨炼和考验而已。
28
问:那怎么那些大德们说得那么好,却往自己的腰包里揽钱的?没有钱干啥都不成。
答:不要管别人,就算全世界所有人都是恶人,你仍然可以选择做善人。
不要去管别人如何,每个人的因果每个人自己承担。
修行者关注的焦点,不应该放在外面的各种红尘琐事。
修行者要修的是自己的心,是自己要从苦海中解脱。
作为修行者,需要紧紧盯住的是自己的心,看看自己还有哪些问题。对其他人,都以菩萨对待,不管他是不是菩萨,都以菩萨对待,慢慢的,你就成菩萨了。
29
问:总是要求别人捐钱无私奉献,那这个世界上哪还有安宁的生活了?我觉得都是一种控制和绑架!
答:你愿不愿意捐献,随你自己的意愿就好。
有人要求您一定要捐献吗?没有吧?
如果您觉得这是控制和绑架,您可以选择离开,您始终都是自由的。
30
问:人们本来可以安静的过日子,为何非要出现这些现象呢?
答:您也可以安静地过自己的日子啊,没有人会打扰您。
现在有人要求您一定要怎么样吗?如果有的话,您可以举报。
31
问:我觉得还不如当初让我安静念佛修行的好。
答:那您可以继续安静地念佛,没有人阻止您这样做的。
不要逼着自己做不开心的事,那样即使做了也没有意义。
开心地做事,才有意义。开心本身,就是意义。
所以您有选择的自由,不需要接受任何“控制”和“绑架”。
32
问:现在我念佛也静不下来,看书也不想看。
答:那是因为您自己的心还不听话,不能做自己的主人。
33
问:我是一个追求绝对自由的人,不想被任何人和事绑架!
答:可以啊,除了证悟佛教终极的智慧境界,否则是没有所谓的绝对的自由的。
绑架你的,是你自己的心,是你心中诸多的妄想、不安绑架了你,心不安,什么都不安。
您可以从给家人做好一顿饭,做好家务,带好孩子开始,让自己的心安定下来。
34
问:反正我不知道怎么了?最近我的心不安了,家里的事也搅得我不安!我老想从这个家里走出去,走出去就心安了!
答:没有别的办法,只有你自己可以让自己的心安下来。
心安,是一种能力,过于依赖环境的心安,意义不大,环境总是会变化的。
修行,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就是不管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能心安。
需要训练自己的心一点点达到这样的水平和境界。
35
问:我老想摆脱现在的环境却做不到!有时候我甚至想死掉就解脱了!我觉得安静地死掉或者睡过去永远不要醒来也好!
答:死掉,只是一个念头的消失,下一个念头生起,你的生命仍会继续,环境也许会更差也说不定。
安静地死掉或者睡过去永远不要醒来,这是很多人的梦想,但不知道有没有人实现。
这是心安达到很高境界才能实现的梦想,否则一个小小的环境变化,生命就不由自主了。
36
问:打扰您了,这两天确实有点烦乱!
答:没事的,能陪您聊聊天也挺好的。
毕竟,很多人现在连聊天的可能性都不存在了,比如哪些躺在医院里连呼吸都困难的人。那才真是度日如年,想活活不好,想死死不掉,痛苦大了去了.....
与他们相比,我们简直像在天堂里一样。
37
问:有时候我觉得不要修行还好些,越修越乱!
答:没有人要求您一定要修行。一切都是自己的选择。
越修越乱,只能说明修的方法不对,不是修行本身有什么问题。
修行,就是让自己变得更好一些,更智慧一些,更心安一些。
祝愿您早日找到适合自己的心安之路。
38
我相信您一定会找到的。因为,您的本心从来就没有不安过。只是您还没有见到祂。
始终安宁的心,在您心的内在的最深处。
不要把目光放在外面,回到自己的心里,向着自己内心的深处去寻找。
一直坚持不懈地去寻找,最终你必定会找到祂。
那时你会发现,祂才是真正的你。祝您早日找到祂。
39
问:心里总是会不由自主地出现一些负面消极的念头,该怎么办?
答:那些念头并不是你,你可以静静地看着它们,但不要追随它们,它们正是念头的“陷阱”。
40
问:我总会想别人不喜欢我之类的,你有没有这一类的念头?
答:我每天太忙,根本没时间想。再说,人是活给自己的,干嘛去想别人喜不喜欢呢?我从来不去想这类问题。
41
问:我对自己也不是很满意,怎么办?
答:对自己不满意,分什么情况,生活方面的,可以用心去改变自己。修行方面的,就需要精进修行。选择很重要,选择躲在黑屋子里,还是选择站在阳光下,是很不同的。
42
问:可能是现实生活中挫败太多了,还没缓过来。
答:现实生活就是一场梦境,不要太在意。
过去的所有记忆,都是梦境。此时此刻与您的对话,也正在变成记忆。
没有什么过不去的。所谓的过不去,其实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
而记忆中的事,早就过去了,没有任何的实质。
所以,活在当下,开开心心的就好。
43
问:我总觉得社会上的人特别愚昧、黑暗、傻、糊涂、不能明辨是非,这是我的错觉吗?
答:先救自己吧,自己还没救出自己,哪里能救得了别人呢?
觉悟的生命,寥若晨星,迷惑的生命,多如尘土。
44
问:那觉悟的人是不是很孤独?孤独的人是不是很痛苦?
答:觉悟者的确很孤独,但并不痛苦。觉悟者的孤独,是一种超然绝待的智慧,是一种满含智慧的悲悯,是一种在悲悯中默默传递的爱,是一种在悲悯之爱中闪耀的清静、清凉、清明的智慧之光、自由之光。
45
问:觉悟的人所自以为的觉悟,是否是一种幻觉?
答:什么都可以是幻觉,但此刻的开心不是幻觉(微笑)。
即使别人认为我此刻的开心是幻觉也没关系,他们就那样认为好了(微笑)。
我自己知道自己很开心,这就已经足够了(微笑)。
46
问:你不怕别人误会你吗?我总害怕别人误会。
答:误会,是正常的,不误会,才很不正常。所以,尽管误会好了(笑)。
不误会的人,都已经成为了好朋友(微笑)。误会的人,随他去吧(笑)。
47
问:那你没有想过改变误会你的人吗?
答:那是很愚蠢的想法。改变一个人的想法,比摘月亮难多了。
时机到了,自然就改变了。专注地做好自己,其它的,一切随缘就好。
48
问:你有不喜欢的人吗?
答:没想过这件事。
问:你有看不惯的人事物吗?
答:看不惯,先是少看,后来就不看了。
人、事、物,不会因为你的看不惯而改变。
所以要改变心情,就改变自己目光的焦点。
当成戏去看,都可以看得惯(笑)。
49
问:那你改变过自己迎合别人,或者改变过别人顺应自己吗?
答:顺应过我们家那位,我想改变她,最后发现改变的还是我自己(笑)。
但是我也发现,当我改变自己,对她更宽容了,她对我慢慢地也更宽容了。
世界,是自己的镜子。
所以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对你更好一些,那么你就先对他更好一些。
50
修行者,永远是通过改变自己,然后去影响他人。
如果你能感动一个人,就能改变一个人。
改变,源自感动,而非要求。
所以,改变他人的秘密就是感动他/她。
51
幸福,其实是自己内心爱的海洋满溢出来后的体现。当你身边的人被你爱的海洋包围,他们内心爱的海洋也会渐渐地增长,最后也会满溢出来。
52
雪漠老师的书,可以给我们一双慧眼,看清自己思想中的盲区和误区。看清,就会改变。
53
活得天真一点,幸福快乐,就在自然天真的心里。
每个人的心里,本来就有一个无比美好的仙境和天堂。
只是我们已经遗忘了它,所以需要借助一些机缘使我们重新发现它。
54
在生病的时候,身体不舒服,如何观心——
这时候更需要多静心,可以静静地平躺着,观照呼吸。
全身心地放松,同时静静地观照呼吸。
保持——静、净、清、明……
心念要集中在对呼吸的观照上,不要想任何事,让心空着。
发现自己心里起了各种想法,要及时警觉,及时回到对呼吸的观照上来。
55
在生活中修行,有时走走弯路也是必要的,只要别迷路就行。
很多时候,弯路,其实是每个人自己所需要的历练。
当你把一切境遇都当做磨练自己的道场时,弯路即是正途。
如果忘记了这一点,总是怨天尤人,就是迷途。
偶尔迷一下也不要紧,要及时警觉,不能掉进去出不来了。
56
电影黑客帝国中,有个角色很有代表性,他更愿意活在梦里,在梦里舒服地做梦,而不愿意醒来,所以他非常憎恨把他叫醒的人。
很多人的醒来是被逼的,因为好梦做不下去了,噩梦连连。
只有痛彻骨髓,才有彻底对梦境的弃绝。如果还有留恋,就难以醒来。
57
智慧则是,将梦境化为道场,自度度人的道场。
这需要自己先超越出来,再醒着入梦。
能看清自己之前认识里的盲区和误区,就是超越的起点。
58
念头,会按旧有的习惯模式去运作。
观照的意义,就在于,在观照之中,你可以了悟到,你不是念头,念头也不是你。
念头发生在你之中,消失在你之中,来无影,去无踪,没有实质。
而如果你把念头当成了自己,或者把自己当成了念头,那,就是苦海,就是梦境,就是魔桶,就是轮回。
59
你可以尝试着去观照心中的念头,任其自生自灭,就像看着电视里的虚拟影像。
当你真切地看清,念头的确是你心灵的天空里聚聚散散的云彩,而你的心是云彩背后那个无边无际永远宁静安详的天空的时候,你就不再被念头的把戏所欺骗了。
60
即使是当下正在发生的事情,也必将成为如梦如幻的记忆。
就像我们现在的对话,虽然是“真实”的,但同时也正在变成记忆。
只有当你了悟到,你是本自无染的天空时,才会实现对云彩的超越。
61
不要纠结到具体的事物和现象之中。
要集中去观照和体悟一切人事物最终极的、最根本的性质。
这才是修行者的观照。
62
难以从内心深处认同空性智慧,是因为,在你心灵的天空里,云彩还很多,而你也喜欢去追逐那些云彩。你虽然理论上明白这些云彩是虚幻的,但你的心并不真的这样认为。
这是习惯的力量。这些习惯,即是魔桶。
63
一切皆是心生幻相。对于这一点如能深刻了悟确定无疑,即是明心。
此能生幻相之心,毕竟空无其体,而能生幻相之性亦本自具足,无生无灭,对于这一点如能深刻了悟确定无疑,即是见性。
64
佛法之难,在于难悟,更在于难信。信与悟相互促进,深悟则能信,深信则能悟,能悟能信,则能证,能证则能行。能悟能信为真知,能证能行为真行,真知真行合一即是真智慧。
65
对于同一个现象,从不同的角度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没有哪一种结论是唯一正确的,结论的意义只对下结论的人自己有意义。
66
如果不能脱离浪花的视角,就无法看到从大海的视角所看到的风景。
大海,代表伟大的存在,每个浪花都是这伟大存在的一部分。
当浪花沉迷在浪花的梦里,就看不到大海,看不到伟大的存在。
67
了悟自性即是了悟浪花的虚幻,了悟浪花的存在仅仅是大海运动所产生的一个临时的、局部的、短暂的现象,了悟自己本身就是大海的一部分,当浪花熄灭,存在的,唯有大海本身。
大海,有着无穷无尽的功能,所有的一切,皆是大海功能的显现,没有例外。
大海,道家称为道,佛家称为诸佛法身,印度教称为梵,基督教称为上帝。
68
一朵浪花从开始反思自己,到回归大海,再到发挥出大海的宏观能力,即是修行之路。
当然,浪花也可以选择继续做着浪花的梦。一切都由你自己而定。
69
自己,与“大海”,无二无别。这个自己,不是分别心所认知的自己,而是离于分别心、离于小我幻相的自己。
70
当有分别心的时候,不同的分别心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当没有分别心的时候,一切都是“大海”本体的作用显现。
就像我们的对话,既是浪花与浪花的对话,也是大海的自言自语。
你所见的一切,都是“大海”的化现,都是“大海”本身。
71
“大海”,既是幻相之海,也是空性之海。
执着于幻相,就见不到空性。
彻悟幻相之幻,就见到了空性。
72
所有一切结论、观点,只在幻相的层面里有相对的意义。
在空性的层面,无法用语言去下一个结论,只要有所说,就已经离开了真相。
所有在幻相里的一切观点、结论,在空性的层面看都是平等的,没有那个结论比那个结论更正确。
“大海”,只是如是存在着,说什么都是多余的,都是妄想而已。
那个究竟的真相,是需要悟进去的,想,永远进不去。
73
所有的指导,都是针对未悟之人的一种方便法,悟进去了,指导就没有意义了。
佛法,对于佛陀而言,就是一些玩笑话而已,有什么值得认真的呢?
佛陀本身就是“大海”。
74
我们执着于自己是一朵浪花,所以,看到的一切都是浪花,包括佛陀,佛陀在我们眼里也呈现为一朵浪花。一朵浪花,是难以相信另外一朵浪花其实就是大海的。当浪花明白了自己是大海的时候,就明白了一切浪花都是大海。
75
“大海”,是所有一切“浪花”的“法身”、“真身”、“真性”、“真相”、“真我”。
76
“大海”即是“伟大的存在”,而且是“最伟大的存在”。
每个生命,都是这最伟大的存在的一部分。
77
一朵浪花执着于自己的那一点点“本领”,是无法领略到大海的境界的。
只有彻底地放下自己,融入“大海”之中,才能体会到“大海”的力量和神奇。
但不管什么样的神奇,只要呈现为现象,就仅仅是一朵无常生灭的浪花。
78
大海,不需要去成为什么,也不需要得到什么,所有想得到、想成为的想法,都仅仅发生在浪花层面,是浪花的梦。
所以,“我”是一个梦,一个空性的大海中一朵小小的浪花的浪花之梦。
79
关于“梦想”——
在不同的语境下,梦想有不同的意义,关键是你自己如何去认识。
一切都没有固定的意义,一切由你自己的心来选择,你的选择就是你的意义。
80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莎士比亚心中的哈姆雷特只在莎士比亚自己的心中。
你读出的《道德经》的“本义”,就是你心中的“老子所说的本义”。
老子同样是大海本身。《道德经》,与佛经一样,同样也是指向大海的手指。
不要过于关注手指本身,要关注手指指向的那个方向。
佛经和道德经的“本义”,是希望你顺着指示的方向看到大海。
至于那手指,换成木棍、稻草也没关系。换成金手指,反而可能让你不再去看所指的方向,倒是抱着金手指不肯放下了。
81
每朵浪花,只能通过了悟自己而见到大海,去研究其他的浪花,只会被各种不同形象的浪花迷住,永远见不到真相。
幻相的迷宫,无边无际,无穷无尽。大海没有尽头,浪花无量无边。一朵浪花想通过看遍所有的浪花去认识大海的真相,只是一种妄想罢了。
觉悟之门,就在浪花自己的心里。去他处寻找,只会徒增迷惑。
82
不管接触到什么样的理论,什么样的方法,最后只有用到觉悟自心上才是有意义的。
你,是你一切问题所在,你,也是你一切答案所在。
83
修行,就是不断地超越自己,从浪花成为小溪,成为河流,成为大江,成为海洋。
成为海洋之后,你可以一直待在海洋里,你也可以自由地选择去扮演一朵浪花,或者一条小溪,或者一条河流,或者一朵雪花,或者一片云朵,随你自己。
84
关于“通天之梯”——
你当下就在“天”中,还要去哪里?
不管你去哪里,都在“天”之中。你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85
观心深处,心亦无心,生亦无生,灭亦无灭。既如此,随它去吧。
86
我是个假人而已,哪有什么真!
87
刚开始觉得群内有点乱,然后马上反观自心,于是发现,原来不是群乱,而是自己的心蠢蠢欲乱,于是观而照之,很快就发现群不乱了。乱,心也,不乱,亦心也。实相,非心非不心。
88
非常赞同人要有骨气、正气的说法。
孟子曰,吾常养吾浩然之气。当以孟子为榜样而精进之。
89
观“渐+耳”字有感:
看到这个手写的“渐耳”字,想到了观音反闻自性观修。
将自心的注意力从外界的声音,渐渐地收回到自己的耳根处,反观能听之性,久而久之,即可契入本觉。
90
我们常说“转识成智”,什么是智?
智,就是心灵在内心深处通过对对象所显现的现象的深入观察而看到对象最究竟的本质,从而看清事物的真相,当看清事物的真相后,心灵就解脱了对事物的攀缘,保持心灵的独立自主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
91
不用担心,孩子总有一天会回家的。
在外面吃够了苦头之后,就会醒悟的。
一个人为什么不觉悟? 只因吃的苦还不够多,还不够深,还不够痛。
苦海轮回,自由解脱,皆在自心一念之间。
迷则苦海轮回,悟则自在解脱,亦名彼岸。
92
寂然不动处,天心月圆时。
真在假之中,假为真所幻。
真假离戏言,顿入不思议。
93
阳明先生说,此心光明。我们的一切境遇,其实都是在引导我们去追寻和见证我们与圣贤先辈们无二无别的光明之心。净土宗持念“南无阿弥陀佛”,阿弥陀,即无量光之意,这无量光明,即是我们的本来之心。换句话说,阿弥陀佛,其实是我们本来之心的一个名号,而除了这本来之心,我们的生命还有什么呢?丝毫也无。一切皆是这本来光明之心所化现的无量光明而已。说到底,就是如此。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活,我们的世界,一切的一切,当下就是无量光明,当下就是极乐净土。
94
在我们还没有成为全然的爱之前,爱情是一个临时的港湾,也是启示我们去寻找全然的爱的一个路标,但我们却常常把爱情当成了最终的目的地,以至于当爱情离开后,我们就成了丧家之犬。
95
我们最凶猛的敌人,一直潜伏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旦有人严重地伤害了我的尊严,这敌人就会野兽般跳出来扑向对方,将对方撕扯得鲜血淋漓,即使对方是我们的亲人或朋友。那一刻,我们平时所标榜的对于对方的至深的爱已荡然无存。
96
在一微信群里见有一朋友对风动幡动的公案心有疑问,遂随机发了一些文字: 人是怎么知道风动幡动了呢?如果是块石头,会知道风动幡动吗?如果听经的人专心听讲,也不会知道风动幡动,但是当人的注意力注意到旗杆时,才会见到风动幡动; 特别是大家在争论风动幡动时,争论之心已大动! 修行应时时反观自心。所以六祖一句: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满座皆惊,因为正是六祖的话让修行人照见了自己的心已经被外境牵动而不能自主。六祖不是否定风幡在动,而是一针见血指出了当下那一刻修行人的问题所在:是心随境转,还是心能转境?而六祖一句话,就转了所有的境,这,正是六祖的厉害之处。
97
世界是由我们的心“建立”起来的,生活也是如此。一切皆由心所建立,一切“建立”皆随因缘而生,亦随因缘而灭。即使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心,亦是由心所建立的。那个能建立一切的心,建立一切,同时超越一切。
98
执着:执幻为实,为自我的利益而不懈地追求。
精进:看破放下,为众生的觉醒而不懈地奉献。
无为:善利万物而不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成功弗居。
打破执着,精进而无为,无为而精进。
99
禅,即是安祥的爱。佛,即是安祥的觉照。
安祥,即是悲智双运,即是明空双运,即是乐空双运,即是自然无争,即是至善无为。
安祥,本自离苦,本自清净,本自自在,本自解脱。
契入安祥,融入安祥,安祥微笑,微笑安详。
100
汝于自心,更有何疑?
但用此心,更有何疑?
直是此心,更有何疑?
唯是此心,更有何疑?
疑即不真,真即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