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八年的医学院,他告诉我不想当医生……

小麦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医学系研究生。

在结束了八年的医学生之路,面对即将迎来的神圣职业,很是恐惧。

不想值夜班,不想搞科研,不知如何面对难缠的患者。

还有不知何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暴力伤医。

面临工作抉择时,不想从事医生这份职业。

来咨询时,已经选择了一份与医学有关的工作。

新入职的职业,很简单,但他觉得没有什么技术提升空间。

单位是公司的分部,人很少,貌似也没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已经走到了这步,仿佛骑虎难下,进也不是退也不是。

来咨询的目的是找到自己下一步的方向,同时能找到自己的优势。



向小麦提问,与之同专业的师姐师兄都何去何从呢?没有从事医生的,都去做了哪些职业呢?

小麦说有人直接去了医学编辑部,但这个职位很枯燥,面对的都是文字,自己很不喜欢。

之前,对这个职业,并没有很详细的了解。

只是在招聘会上投了简历,而公司也同意了面试,最终就被录取了。

我问,现在如何看待这份职业呢?

也不错,但没有提升空间。

医学生在即将毕业时,很多人会有不做医生的想法,而像小麦这样真正走出去的很少。



原因何在呢?

对于医学生来说,很多人想要转行、转职,不得不面对的是沉没成本。

本科五年,研究生,三年,博士三年(一部分不能及时发表论文毕业时间还要延期)。

这种前提下,很多人在选择下一个工作时,都不自觉的给自己增加了一个附加条件。

那就是要找到符合自己全方位要求的职业。

不用倒班,收入可观,有成就感。

但这些人中,却没有几个知道自己想要的确切是什么。

这个答案并非做一个测试就能够解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小麦的问题,没有确定的答案。

但他可以在自己的视野范围之内,先找到比较符合要求的工作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

在这个年龄最大的优势就是有不断试错的机会。

试错也是一种提升认知的机会。

很多人过了四十岁试错的成本会很大,或者很少有人敢去试错。

医学生在校学习的时候,缺乏对自己的职业进行过更多的探索,导致从业后的恐慌,难以适应。

不仅限于医学生,未来的职场新人,在大学时就应开始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

更多的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以及优势管理。

让自己择业时不至于盲目被动,更加有的放矢。

作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择业时,可以参考师兄师姐的就业经验,多方权衡。

可以提前到招聘会,看用人单位的需求。

哪些是自己有意向的目标职业,又有哪些需求。

可以去找行业内人士进行职业访谈,对意向岗位有更多的了解。

这次咨询结束后,小麦到了一家医疗器械公司,开始了她的第一份正式的职业,也是他开始对自己职业的探索。

随着职业世界的多元化,给更多的人带来新的工作机会。

也许,会有更多的医疗专业同行离开既定的职业路线。

不管你处于哪个年龄,何时规划你的生涯都不会晚,只要开始行动。



周一科室里又出现了一批新的实习本科生,就如同年轻时的我们。

已经轮转过几个科室,显然对于临床他们已经没有那么好奇了。

没有去病房看患者,也没有看我们如何完成病例。

对于临床科室一个很好的立体认知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一周后他们将去另一个科室,依然这般度过。

今天这几个笨小孩又出现在了科里的早会上。

于是,我决定把今天写的讲给他们。



文章源自原创公众号:道客王(搜索:mndaokewang)

微信:xinglinzixunshi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这次春节回娘家,拍了几张照片传到QQ空间,起名为“回乡偶拍”。 不少朋友在照片下面评论说我们这个村子乡味浓。 这些...
    一凡李子阅读 2,929评论 0 3
  • 无领导的管理,可以锻炼每个人的自我管理能力,每个人都是自己的领导,能够自发的组织交流沟通,互相阐述自己...
    孙万笑SWX阅读 47评论 0 0
  • 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斤斤计较,勃然大怒,这种看似平常的社会现象被称之为负能量,或者当事人被视为小肚鸡肠、心胸狭窄...
    孟婷mt阅读 5,668评论 0 3
  • 很早就接触到了这个概念:注意力>时间>金钱,也一度以为自己理解了注意力的真正含义,可是注意力的产出却始终很小很小,...
    逆向学习阅读 1,748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