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只有通过某种方式和外界发生“关联”时,我们才会意识到我们个人是某一个整体的一个“部分”。而这个“关联”是什么?通过哪一种方式?我们在整体中被定位的“部分”又是什么?起到什么作用?这个选择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自己手中。
有的人把“关联”理解成了对外界的索取:在父母亲人面前,他永远都是那个需要大家照顾的“孩子”;公司大扫除时,他永远都是那个最会偷懒的人;朋友聚餐买单时,他永远都是那个正在卫生间里的“聪明人”……而他自身在每一个整体场景中所承担的“部分”作用,都是需要这个整体的其他“部分”来“供养”的。
而总有另一些人会把这份“关联”理解成对外界的付出:始终把自己当做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家人的幸福,心里和肩上都有沉甸甸的责任感;面对朋友,永远是朋友的精神导师和心灵的慰藉;即使对待一个陌生的路人,他们也永远都是那么的友善和无私……他们在自己置身的整体场景中所承担的“部分”作用,永远都是那么的宽厚和温暖。
如果把一个组织机构比喻成一个人的话,那后者所代表的组织机构,就像是一个个慈善基金会。每一个慈善机构,总是能从外界的角度出发,用自己所拥有的“部分”作用,去“关联”温暖外界的相对弱势群体。如果你有机会走进一个慈善组织,并有机会参与到它的某一次慈善活动中,你会发现,每一个慈善机构的每一次对外“关联”,都是一个“部分”在一次次唤醒爱的过程。
作为一个慈善组织,康行慈善基金会联合各界爱心人士,通过每一次对外界的慈善活动“关联”,都把扶弱济困的“部分”社会作用明确践行。通过贫困山区助学活动,走入贫困地区的师生中间,为教育助力;通过居民中心健康讲堂活动,走进注重健康的居民中间,为健康助力;通过“易小康”公益活动,走进千家万户的现实家庭,为生活助力。
康行慈善基金会,始终把自身的“部分”作用践行为爱心帮助,把自身对外部的“关联”定位于无私奉献,把整个社会当做自己置身其中的整个大家庭整体,把一颗慈善初心,始终“关联”于最需要它的那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