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描述
一条 SQL,在数据库中是如何执行的呢?相信很多人都会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当然,要完整描述一条 SQL 在数据库中的生命周期,这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问题,涵盖了 SQL 的词法解析、语法解析、权限检查、查询优化、SQL 执行等一系列的步骤,简短的篇幅是绝对无能为力的。因此,本文挑选了其中的部分内容,也是我一直都想写的一个内容,做重点介绍:
给定一条 SQL,如何提取其中的 where 条件?where 条件中的每个子条件,在 SQL 执行的过程中有分别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查询条件对于 SQL 语句的影响;撰写出更为优质的 SQL 语句;更好地理解一些术语,例如:MySQL 5.6 中一个重要的优化——Index Condition Pushdown(ICP),究竟 push down 了什么?
本文接下来的内容,安排如下:
- 简单介绍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的组织形式。
- 给定一条 SQL,如何提取其中的 where 条件?
- 最后做一个小的总结。
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
关系型数据库中,数据组织涉及到两个最基本的结构:表与索引。表中存储的是完整记录,一般有两种组织形式:堆表(所有的记录无序存储),或者是聚簇索引表(所有的记录,按照记录主键进行排序存储)。索引中存储的是完整记录的一个子集,用于加速记录的查询速度,索引的组织形式,一般均为 B+ 树结构。
有了这些基本知识之后,接下来让我们创建一张测试表,为表新增几个索引,然后插入几条记录,最后看看表的完整数据组织、存储结构是怎么样的。(注意:下面的实例,使用的表的结构为堆表形式,这也是 Oracle/DB2/PostgreSQL 等数据库采用的表组织形式(包括 MyISAM 存储引擎),而不是 InnoDB 引擎所采用的聚簇索引表。其实,表结构采用何种形式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理解下面章节的核心,在任何表结构中均适用)。
create table t1 (a int primary key, b int, c int, d int, e varchar(20));
create index idx_t1_bcd on t1(b, c, d);insert into t1 values (4,3,1,1,’d’);
insert into t1 values (1,1,1,1,’a’);
insert into t1 values (8,8,8,8,’h’);
insert into t1 values (2,2,2,2,’b’);
insert into t1 values (5,2,3,5,’e’);
insert into t1 values (3,3,2,2,’c’);
insert into t1 values (7,4,5,5,’g’);
insert into t1 values (6,6,4,4,’f’);
t1 表的存储结构如下图所示(只画出了 idx_t1_bcd 索引与 t1 表结构,没有包括 t1 表的主键索引):
简单分析一下上图,idx_t1_bcd 索引上有 [b,c,d] 三个字段(注意:若是 InnoDB 类的聚簇索引表,idx_t1_bcd 上还会包括主键 a 字段),不包括[a,e]字段。idx_t1_bcd 索引,首先按照 b 字段排序,b 字段相同,则按照 c 字段排序,以此类推。记录在索引中按照 [b,c,d] 排序,但是在堆表上是乱序的,不按照任何字段排序。
在有了以上的 t1 表之后,接下来就可以在此表上进行 SQL 查询了,获取自己想要的数据。例如,考虑以下的一条 SQL:
select * from t1 where b >= 2 and b < 8 and c > 1 and d != 4 and e != ‘a’;
一条比较简单的 SQL,一目了然就可以发现 where 条件使用到了 [b,c,d,e] 四个字段,而 t1 表的 idx_t1_bcd 索引,恰好使用了 [b,c,d] 这三个字段,那么走 idx_t1_bcd 索引进行条件过滤,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接下来,让我们抛弃数据库的思想,直接思考这条 SQL 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1)此 SQL,覆盖索引 idx_t1_bcd 上的哪个范围?
起始范围:记录 [2,2,2] 是第一个需要检查的索引项。索引起始查找范围由 b >= 2,c > 1 决定。
终止范围:记录 [8,8,8] 是第一个不需要检查的记录,而之前的记录均需要判断。索引的终止查找范围由 b < 8 决定;
2)在确定了查询的起始、终止范围之后,SQL 中还有哪些条件可以使用索引 idx_t1_bcd 过滤?
根据 SQL,固定了索引的查询范围 [(2,2,2),(8,8,8)) 之后,此索引范围中并不是每条记录都是满足 where 查询条件的。例如:(3,1,1) 不满足 c > 1 的约束;(6,4,4) 不满足 d != 4 的约束。而 c,d 列,均可在索引 idx_t1_bcd 中过滤掉不满足条件的索引记录的。
因此,SQL 中还可以使用 c > 1 and d != 4 条件进行索引记录的过滤。
3)在确定了索引中最终能够过滤掉的条件之后,还有哪些条件是索引无法过滤的?
此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e != ‘a’ 这个查询条件,无法在索引 idx_t1_bcd 上进行过滤,因为索引并未包含 e 列。e 列只在堆表上存在,为了过滤此查询条件,必须将已经满足索引查询条件的记录回表,取出表中的 e 列,然后使用 e 列的查询条件 e != ‘a’ 进行最终的过滤。
在理解以上的问题解答的基础上,做一个抽象,可总结出一套放置于所有 SQL 语句而皆准的 where 查询条件的提取规则:
所有 SQL 的 where 条件,均可归纳为 3 大类:Index Key (First Key & Last Key),Index Filter,Table Filter。
接下来,让我们来详细分析这 3 大类分别是如何定义,以及如何提取的。
1 Index Key
用于确定 SQL 查询在索引中的连续范围(起始范围+结束范围)的查询条件,被称之为 Index Key。由于一个范围,至少包含一个起始与一个终止,因此 Index Key 也被拆分为 Index First Key 和 Index Last Key,分别用于定位索引查找的起始,以及索引查询的终止条件。
Index First Key
用于确定索引查询的起始范围。提取规则:从索引的第一个键值开始,检查其在 where 条件中是否存在,若存在并且条件是=、>=,则将对应的条件加入 Index First Key 之中,继续读取索引的下一个键值,使用同样的提取规则;若存在并且条件是>,则将对应的条件加入 Index First Key 中,同时终止 Index First Key 的提取;若不存在,同样终止 Index First Key 的提取。
针对上面的 SQL,应用这个提取规则,提取出来的 Index First Key 为 (b >= 2, c > 1)。由于 c 的条件为 >,提取结束,不包括d。
Index Last Key
Index Last Key 的功能与 Index First Key 正好相反,用于确定索引查询的终止范围。提取规则:从索引的第一个键值开始,检查其在 where 条件中是否存在,若存在并且条件是 =、<=,则将对应条件加入到 Index Last Key 中,继续提取索引的下一个键值,使用同样的提取规则;若存在并且条件是 < ,则将条件加入到 Index Last Key 中,同时终止提取;若不存在,同样终止 Index Last Key 的提取。
针对上面的 SQL,应用这个提取规则,提取出来的 Index Last Key 为(b < 8),由于是 < 符号,因此提取 b 之后结束。
2 Index Filter
在完成 Index Key 的提取之后,我们根据 where 条件固定了索引的查询范围,但是此范围中的项,并不都是满足查询条件的项。
在上面的 SQL 用例中,(3,1,1),(6,4,4) 均属于范围中,但是又均不满足 SQL 的查询条件。 Index Filter 的提取规则:同样从索引列的第一列开始,检查其在 where 条件中是否存在:若存在并且 where 条件仅为 =,则跳过第一列继续检查索引下一列,下一索引列采取与索引第一列同样的提取规则;若 where 条件为 >=、>、<、<= 其中的几种,则跳过索引第一列,将其余 where 条件中索引相关列全部加入到 Index Filter 之中;若索引第一列的 where 条件包含 =、>=、>、<、<= 之外的条件,则将此条件以及其余 where 条件中索引相关列全部加入到 Index Filter 之中;若第一列不包含查询条件,则将所有索引相关条件均加入到 Index Filter 之中。
针对上面的用例 SQL,索引第一列只包含 >=、< 两个条件,因此第一列可跳过,将余下的 c、d 两列加入到 Index Filter 中。因此获得的 Index Filter 为 c > 1 and d != 4 。
3 Table Filter
Table Filter 是最简单,最易懂,也是提取最为方便的。提取规则:所有不属于索引列的查询条件,均归为 Table Filter 之中。
同样,针对上面的用例 SQL,Table Filter 就为 e != ‘a’。
Index Key/Index Filter/Table Filter小结
SQL 语句中的 where 条件,使用以上的提取规则,最终都会被提取到 Index Key (First Key & Last Key),Index Filter 与 Table Filter 之中。
Index First Key,只是用来定位索引的起始范围,因此只在索引第一次 Search Path (沿着索引 B+ 树的根节点一直遍历,到索引正确的叶节点位置)时使用,一次判断即可;
Index Last Key,用来定位索引的终止范围,因此对于起始范围之后读到的每一条索引记录,均需要判断是否已经超过了 Index Last Key 的范围,若超过,则当前查询结束;
Index Filter,用于过滤索引查询范围中不满足查询条件的记录,因此对于索引范围中的每一条记录,均需要与 Index Filter 进行对比,若不满足 Index Filter 则直接丢弃,继续读取索引下一条记录;
Table Filter,则是最后一道 where 条件的防线,用于过滤通过前面索引的层层考验的记录,此时的记录已经满足了 Index First Key 与 Index Last Key 构成的范围,并且满足 Index Filter 的条件,回表读取了完整的记录,判断完整记录是否满足 Table Filter 中的查询条件,同样的,若不满足,跳过当前记录,继续读取索引的下一条记录,若满足,则返回记录,此记录满足了 where 的所有条件,可以返回给前端用户。
结语
在读完、理解了以上内容之后,详细大家对于数据库如何提取 where 中的查询条件,如何将 where 中的查询条件提取为 Index Key,Index Filter,Table Filter 有了深刻的认识。以后在撰写 SQL 语句时,可以对照表的定义,尝试自己提取对应的 where 条件,与最终的 SQL 执行计划对比,逐步强化自己的理解。
同时,我们也可以回答文章开始提出的一个问题:MySQL 5.6 中引入的 Index Condition Pushdown,究竟是将什么 Push Down 到索引层面进行过滤呢?对了,答案是 Index Filter。
在 MySQL 5.6 之前,并不区分 Index Filter 与 Table Filter,统统将 Index First Key 与 Index Last Key 范围内的索引记录,回表读取完整记录,然后返回给 MySQL Server 层进行过滤。
而在 MySQL 5.6 之后,Index Filter 与 Table Filter 分离,Index Filter 下降到 InnoDB 的索引层面进行过滤,减少了回表与返回 MySQL Server 层的记录交互开销,提高了 SQL 的执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