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x.getUserInfo:此方法就是微信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
image.png
可以在成功的回调函数里面打印以下这个方法的实参,看看里面到底是啥
wx.getUserInfo({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 可以将 res 发送给后台解码出 unionId
this.globalData.userInfo = res.userInfo
// 由于 getUserInfo 是网络请求,可能会在 Page.onLoad 之后才返回
// 所以此处加入 callback 以防止这种情况
if (this.userInfoReadyCallback) {
this.userInfoReadyCallback(res)
}
}
})
可以看到,在res对象里有一个userInfo的对象,这个对象里的数据就是我们用户的信息,这样就算是拿到了这个用户的信息了,接下来就是要把他渲染到页面里去了,这个时候需要在data里面定义一个对象来接受一下赋值,将userInfo的值赋给我们定义好的对象
在小程序中赋值不能直接等于号赋值,而需要通过以下方法
this.setData({
userInfo:res.userInfo
})
这个时候会有一个疑问,如果一个用户已经授权过之后,就不再需要重新弹出授权了,所以需要做一个判断
小程序官方提供了一个方法
wx.getSetting
这个方法同样也有失败和成功的回调函数
wx.getSetting({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if (res.authSetting['scope.userInfo']) {
// 已经授权,可以直接调用 getUserInfo 获取头像昵称,不会弹框
wx.getUserInfo({
success: res => {
console.log(res)
// 可以将 res 发送给后台解码出 unionId
this.globalData.userInfo = res.userInfo
// 由于 getUserInfo 是网络请求,可能会在 Page.onLoad 之后才返回
// 所以此处加入 callback 以防止这种情况
if (this.userInfoReadyCallback) {
this.userInfoReadyCallback(res)
this.setData({
userInfo:res.userInfo
})
}
}
})
}
}
})
同样,也打印以下这个成功的回调函数里的res,看看里面有什么
image.png
可以看到authSetting里面有一个属性叫scope.userInfo,他的值为true,这个属性就是来判断用户是否授权的
接下来只需要在wx.getSetting方法里加一个判断,如果scope.userInfo的值为true,就不再执行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
image.png
可以看到,这里scope.userInfo是一个不规则命名,如果用常规的res.authSetting.scope.userInfo肯定不对,所以这里需要用一个方括号把scope.userInfo阔起来并且加上引号,表示这里是取scope.userInfo的值,而不是这个字符串本身
这样基本就完成了小程序用户授权,但是是在用户没有允许的情况下就自动获取了用户的信息,所以这里需要做一个弹窗提示用户是否统一授权
<button wx:if="{{!hasUserInfo && canIUse}}" open-type="getUserInfo" bindgetuserinfo="getUserInfo"> 获取头像昵称 </button>
image.png
这里官方又提供了一个属性 open-type 在这个属性里绑定以下我们获取信息的方法,如果用户点击了确定的话,就调用获取信息的方法
实际操作后会发现,虽然是获取到了,但是需要重新编译一次才能把数据刷新到页面中
image.png
在这个属性的值里面也放上获取用户信息的方法
通过这个方法来判断出用户是点击了允许还是拒绝,如果允许,就获取信息,拒绝就返回
接下来只需要在用户点击确定的时候,再调用一次获取信息的方法就ok了
实现下来会发现,在生命周期函数中,this的指向会出现问题,会报错,
只需要将原本的写法改成箭头函数的写法就可以解决此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