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技派的天花板,是不是拍文艺片啊!今天终于在网上看到了由胡歌主演,吴磊参演的电影《不虚此行》了!
说实话,我不知道这部电影属不属于文艺片,但是吧,凡是那些我看不太懂,又有些无厘头,还有一定思想深度的影片,我都把它们称作文艺片!
文艺片在我的认知里,都是挣不了钱的电影!因为,对我这种没什么思想深度的普通小老百姓来说,文艺片最好的效果就是催眠!
一般不来回倒几遍,是一点不明白导演到底想表达些个什么的,就算倒了几遍,我也只是略略理清了一点影片的内容!
其实这种,需要人不断反思回味的影视作品,我是很不喜欢看的!人上了年纪以后,真的只想做一些不过脑子的事情,这种思考人生的事情,对现在的我而言,无异于像在搞科研!
可让我不解的是,胡歌、吴磊这样的实力派,包括周迅这样的一些演技片演员,为什么会接这种挣不了钱,还没什么影响力的影片!
这种文艺片,除了考演员演技之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要么烂得一塌糊涂,要么影片里所表达的深意,足以让演员的演技在影视界立碑刻篆。
那胡歌的这部《不虚此行》到底讲什么呢?一个同班同学都已成名,他连自己第一部剧都还没写出来的编剧闻善,硕士研究生毕业写不出剧本,改给人写悼辞而小有名气!
他给人写悼词,很有自己的规矩,他会跟死者亲属深入的交谈,了解逝者的过去!有点写回忆录的意思,但是他很会提炼,将逝去的人的一生总结得很到位,所以在写悼词的圈子里有些名气,费用高些,事麻烦些,请他的人还是很多!
可就是这样一个能把悼词写得很好的人,为什么写不出剧本呢?
因为他觉得自己写不出戏剧性的东西,他习惯也擅长于写观察笔记,一开始观察人,后来观察动物!一个擅长观察写实的人,不知道怎么把普通人的一生,平凡且平淡的一生写得生动有趣,具有矛盾冲突点,从而吸引读者或观众!
即便他是自己研究生导师最喜欢的一个学生,即便他能给自己的导师很好的作品指引,他不是找不到人物的戏剧冲突点,他只是想让自己心中的人物形象更立体完美!
最开始看这部剧的时候,我以为剧中吴磊饰演的小尹是他较亲近的亲人或朋友,慢慢的觉得小尹应该是他真实内心的一个人物形象折射,看到最后才知道,小尹,一个只有姓氏没有名字的人就是他第一部剧的主角,他写不下去完成不了的剧本,他内心的一个坎!
最后,我发现,这个能够把悼词写得很好,擅长剖析人物关系,能击中读者内心的编剧,其实,他也是在剖析自己!
他不知道怎么跟活人相处,不知道活人都怎么相处,不知道死人在活人心里地位!他没什么朋友,独居,他甚少跟自己的父母联系,交流!
可当他明白,人除了生死,每个人的身上还有亲情、爱情、友情时,他似乎明白,即便是再普通的人,都会因这三种关系而让自己的人生具有情感而丰富。他就是一个立体的形象,他便成为自己人生的主角。
于是,闻善释怀了,他内心里那个简单干净,单一的人物角色形象出来了!那个只会穿毛衣的小尹消失了,闻善内心对普通人的刻板记忆消失了!他写出了自己剧本里第一个角色的姓名,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故事的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