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周海量阅读座谈会上,有家长提议我们三个实验班“不要分班,一直带到六年级毕业。”当时台下掌声雷动,响应者颇多。
可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若是上一年一五班的学生,我倒乐见其成。但今年的这班学生,我真的不想一直带下去。至于带不下去的原因,除了孩子们,还有家长。
作为一名小学低年级老师兼班主任,我并不是特别看中成绩的人。比起成绩,我更在意我孩子们的日常习惯,认为无论成绩好坏,习惯才是最最重要的。好习惯也许带不来好成绩,但一定会让孩子们受益终生。
纵观我们二×班这帮孩子,参差不齐的,除了成绩和身高,更是学习态度和家长配合度。
从成绩来说,似乎最具说服力。双百分每次都有,且不稳定,这比较符合低年级孩子们的特征;不过,后几名孩子的成绩,实在不好意思说出来,几乎每次都在个位数徘徊。班级末尾的三个孩子,成绩加起来还不及格,当然这和平时的表现倒是挺吻合。面对成绩,越是优秀的家长越不给孩子找借口,反之,最差的几位每次都以一句“不知道操心”搪塞过去。
从日常学习来看,问题早已暴露无遗。课堂上,们好孩子坐姿端正,全神贯注、思维活泼,而另类的孩子们呢?简直坐没坐相站没站相,交头接耳左顾右盼,甚至课本也打不开。写作业时,好孩子们动作迅速,一丝不苟认认真真;而另类的宝贝,慢慢腾腾磨磨蹭蹭,等到别人找老师批改时才刚起个头。如果老师不下讲台,他们会一节课不动手,全是空白放在那儿。家庭作业布置下去,动作麻利的孩子能在学校完成空手回家,而另类的宝贝们,直到放学还没记上作业。哪天老师忙碌顾不上检查作业,更是疯了一般不管不顾。哪怕查到人家没完成,还是摆出一副刀枪不入的架势——反正算准了老师不能把他咋的。就这样,我们的课堂作业,几个宝贝天天拖欠,层层叠加,小小年纪撒谎抵赖。
早读课上,大部分孩子在聚精会神、绘声绘色地朗读。可总有几个孩子静静地发呆或者东张西望挤眉弄眼,不知道翻页,不知道张嘴。结果是别人会背的文章,这些宝贝还结结巴巴读不下来。我曾耐着性子挑最简单的段落提问这些宝贝,结果证明还是白白浪费时间,也伤害了人家强烈的自尊心。课内如此,课外的差距只会更大。阅读卡上,同一时间内,有读几十本的,也有一本书也没读完的,更有连阅读卡也没着落的。
作为班主任,卫生方面不得不提。仿佛这卫生也和学习挂钩一样,好孩子不仅会扫地,而且从不乱扔垃圾。反之,学习拉后腿的几个宝贝,每天到校的任务就是乱写乱画撕撕叠叠制造垃圾,而且踢来踢去不会打扫,甚至连做个值日也不能按时到达。
各种操会,划分还是如此明显。一类学生,遵守纪律认真做操或倾听布置内容;另一类呢,此时在队伍中东倒西歪小动作不断。不该动时使劲动,该做操时却慢条斯理如一摊烂泥。放学的路队,永远不要指望后面的同学能跟上队伍,旁若无人、我行我素才是他们的风格。越到大门口,越有人扮鬼脸耍拳脚。而我们的队伍实在太长,老师也只能顾头不顾尾。至于路队的口号,早被后面同学的说话声给淹没了。每每送路队时,我总是硬着头皮,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也免得在这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现眼。
形成这一切的根源,是老师的“不敢深管”。不敢深管的原因,还是家长的护犊之情。孩子无论犯了什么错,都是孩子年龄小,大人给孩子较什么劲呢!只有孩子才是无辜的宝贝,一切没有做好的事情都是老师没做好,没完成的作业只是老师布置的太多;没背会的课文,也是老师要求太苛刻;成绩不好,那是老师平时懈怠没讲到、要求不严格……
以上几点,不便深入叙写。总之,家长们不同的认识和表现,造就了学生们不同的层次划分,也在不断刷新着老师的三观,改变着老师对孩子们的不同要求。唯希望亲爱的家长们,今后别把孩子的命运走向追加到老师身上——我真的不堪重负!
不愿随班升,不是反感目前的班,只是寄希望于明年,能够接手一个全新的班级、一群全新的面孔,更希望遇上一群能形成教育合力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