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讲人:朔钰
作业: 慧枚
一、复课篇
1.对于人的成长,需要谦虚的态度。
2.证初果的条件是:破疑,破身见,破戒进取。
3.对老师的抉择:以能力为导向择师,能力也可能成为束缚。能穿透表象看到本质,说的是觉力。在觉力的基础上,开发能力,能事半功倍,择具备传授觉力和能力的老师。
4.学习的自察:a.清楚自己的目标;
b.清楚自己目前的阶段;
c.清楚自己离目标有多大的差距。
5.学习的小方法:凡涉及到名词解释,自己精确地掌握,身心揣摩,身心验证,理论的高度决定实践的深度。
二、重点篇。
1.你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相。需要基于内因环境和外缘环境综合考虑。通过阿难尊者和舍利弗尊者的交流,可以分析当时的现场环境,可能是有分量有倾向爱修行的修行人在场。阿难尊者处理世尊的内务,舍利弗尊者打理外务,在都比较繁忙的基础上,有了这场郑重的交流对话,透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到尊者的慈悲。
2.回答问题,通过判断是否有共识,回答"此是无记"还是详细解答。在有共识的基础上,可以加快速度,帮助学人在前辈的肩膀上,快速提高认知。如果没有共识,可能会相互排斥。需要认识到"我"具有排他性,有骄慢自负的成分,客观地认识自己,通过内心真正的谦虚,谦卑来修正。
3.但凡容易得到的东西,往往不会珍惜。当你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在眼前的时候,无论当时是有利还是不利的环境,都要立刻紧紧抓住。活在当下,认真地对待当下的所有事情,尊重因缘,随顺因缘。有人对你好的时候,当加倍珍惜。
4.界定慈悲与慈善。给乞丐一个馒头是慈善,告诉乞丐如何获得一个馒头是慈悲,如果一位经理能放下身段,去教会乞丐获得一个馒头,他也正在慢慢放下"我"的意识。
5.自利与利他。
自我约束能力强的人可以选择利他模式,通过利他,教授他人,反观自己,看到"我见",认识到自己的边界。(当你无法判断到底是自我价值感满足的修行,还是世尊定义下的修行,界限模糊,通过利他,通过碰撞,去认识这个界限)。
自我约束能力差的人可以选择自利模式,先把知识学扎实,思想上自立起来。
课堂总结:营造一份有利于大众学习地氛围,穿透现象才能看到本质,看到本质才能拿捏有度,拿捏有度才能自在,自在才能洒脱,洒脱生命才有意义。
学会突破现象看本质需要标准,标准依真理而抉择,抉择传授觉力和能力的老师。基于个体的特质,选择自利还是利他的模式,认识自己,看到自己的边界。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不会错过任何精彩。
三、体会篇
简·奥斯汀的作品《傲慢与偏见》,塑造了外在傲慢的达西和实际具有偏见的伊丽莎白,通过细节合理的布局,一层层推进,发现真实富有爱心的达西,伊丽莎白认识到自己的偏见,同时达西自己也认识到自己的傲慢。
人往往可能同时存在傲慢与偏见,只是自己认识不到,总以为自己是对的。
关于事情的本质,脑中小时候的一件事情就冒出来。时间拉回到20年前,约莫8岁的时候,大我4岁的表姐跟朋友一起玩跳皮筋,没有叫我一块参与。当时一种强烈的念头是,要去拿一个剪刀剪断她们的皮筋。其实我想要的是跟她们一起玩,这个想法被愤怒,委屈的情绪所蒙蔽,导致当时的意识是,不带我玩那就所有人都不要玩好了。
对于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想必是做过蛮多,只是记性不好,很多事情想不起来。目前能隐约地认识到自己,真切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继续学习,慢慢修正。保持谦虚的态度,目前已经开始在践行。感恩老师,感恩同学们,如果在未来的日子里,发现有态度不好的地方,请一定记得提醒一下,多谢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