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加坡有些日子,临行前给宝宝买了小物件。我们没有疑惑,不用琢磨,啥是佩奇?宝宝自个儿也不知道,啥是佩奇?更何况还不会说话。
然而就像偏僻乡村的那个爷爷一样,我们也爱宝宝,即便只是小物件,也是寄托了我们的心意。当我拿着这些小物件走街串户回家时,心里荡漾着满满的幸福。
《啥是佩奇》你没看过?那么容我粗略的说一说。这是一部视频。将过年了,爷爷电话问身居闹市的小孙子要什么礼物?小孙子说要佩奇。偏僻乡村,通讯不畅,见识有限,啥是佩奇?一筹莫展。找村子里有见过世面的人问,知道佩奇是“红色的猪”。这个“红色的猪”是在动画片里,长得鼓风机般的虚拟的猪......爷爷用他的爱心和智慧,在见到小孙子时拿出了自制的礼物-佩奇。
这部视频受到了众多的关注和共鸣,在我们的身边有太多的这样爷爷、父母,心甘情愿地付出。
一直听说,新加坡的祖辈都挺“自私”,不养孙儿辈,其实并非如此。儿子家隔壁的,楼下碰到的说着中文的两家,都是地道的新加坡人,照看着孙儿。
小广场。前一天早上,来自河北的大姐她跟我家宝宝打招呼,急匆匆地独自离去。隔天上午碰到,抱着五个月大的外孙女,她说这是二胎,头胎三周岁,进了楼下的幼儿园。大姐风风火火,敢情两孩的家务事更多。
周六,我们将和儿子的同学一家相聚。他们的孩子比我家宝宝大了几个月,目前由来自宁波的外婆一个人带着。
和亲家相隔四年多又相聚,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来到了新加坡。亲家说,孩子俩都孝顺,我说,又很上进的。亲家接上话,是啊,我们帮助他们照顾宝宝,让他们安心工作,若是回归家务着实可惜。这也是我们的见识,很赞同。
养育孩子,我们早已经历过,年轻时精力旺盛,疲惫恢复快。现在体力不可同日而语,好在我们和亲家都是双双一起来新加坡,又两家间隔几个月,共同分担。余下的在国内的日子可以兼顾各自的事情,就像我俩旅行、照顾年迈的父母。而当下苦着,累着,当看到那个小人儿清澈的眼神,天真无邪的笑容,听着“小苹果”音乐响起扭着小屁屁时,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