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回忆起自己的老家—合肥,心中都有说不出的滋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出生在靠近巢湖的一个小村庄里,打我懂事起,父母就告诉我,说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亲眼目睹着这里的一切发生变化着。
上小学的时候,我特别喜欢去自己的姨娘家。那是个紧靠巢湖边的一个村庄,整个村里的人基本靠打鱼为生。那时姨娘家还是几间矮矮的土坯房,从姨娘家的后门可以清楚地看到巢湖。冬天的时候湖上的风一阵阵吹来会让人寒彻透骨,因此她家的后门经常是关闭着的。
姨娘家的表妹经常带我去巢湖边玩耍,巢湖成了我儿时的乐园。来到巢湖边,一条高高的坝埂挡在面前,那坝埂也只不过是用泥土堆成的高的土丘,有的地方被湖水冲垮了,露出了一个缺口。从这缺口可以很顺利地走到湖边浅滩上。
小时候的我没有见过湖,于是巢湖便成为我心目中最大的"海"。每次来到浅滩时,心中都有说不出的愉悦。夏天的时候我和表妹光着脚走在上面,小小的,圆圆的,方方的的各种鹅卵石就成为我们脚下的路了。偶尔拾起一个好看的石头,然后小心地揣在兜里,就像捡到什么稀世珍宝似的。
湖面上可以可以看见一些渔船,那渔船大多是用木头做的。有时运气好遇到姨娘家的船只,我和表妹就会飞奔着去船上。坐在船上感觉自己和湖水融为一体了,自己的身心也随着湖水的荡漾而荡漾。有时我也会跟表妹坐到搁置在浅滩上的小摇盆,然后一个人拿一个桨,模仿着划船的动作。每当这个时候,整个巢湖的上空都会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童年的回忆就这这样浸泡在湖水里,越来越膨胀,似乎小小的心儿也装不下了。
长大后由于离家远,巢湖便真正成为记忆了。在这记忆里除了童年的欢乐还有那些渔民们的贫穷和交通的不利。当时很多人家都不愿把自己的姑娘嫁到湖边的村庄。常年以捕鱼卫生,除了满身的腥味,还有那被湖水吹干了的脸。那时候去湖边的路也是泥泞的小路,所以这里的人要去集镇买东西也是需要小半天的。
长大后的我因为工作关系很少回老家,去姨娘家的次数更是屈指可数。有一年的春节,父亲告诉我现在的巢湖大变样了,听说在巢湖的旁边还修起了一条环湖大道。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我提议全家一起去环湖大道看看。
我坐在父亲的三轮车上,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远方,路的两旁还种植了一些行道树,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根本不相信这是我记忆中的农村。车子继续向前行驶着,一会儿看到一个古朴典雅的农家乐,又过一会儿又看到一个休闲的小广场,那广场除了有很多的健身器材,还在墙壁上画了一些美好乡村的图画。我疑心自己来到一个美丽旅游胜地。正在我沉浸其中时,父亲告诉我姨娘家到了。
眼前的姨娘家是一座两层的楼房,前面广场的水泥场地,场地里还专门修了两个花坛。房子的后面是一个大院子,里面种植了各种蔬菜,还养殖了一些家禽。走进屋里,宽敞的客厅,布置温馨的卧室,收拾干净的现代化厨房,所有城市里有的家具电器应有尽有。这不就是我理想中的小康社会吗?
随后我们便在姨娘的陪同下来到环湖大道。这条镶嵌在湖边的柏油公路像是给巢湖系上一条彩带。这彩带有黑色的主体,绿色的跑道,红色的人行道。一辆辆疾驰而过的车辆更是让这样的彩带飘逸起来。我们漫步在人行道上,极目远眺,我看到了高大葱绿的挡风树,点缀其间的各色花朵,那浅滩也被一些巨大的石头铺盖着。有的地方还设置了观景台,小亭子隐藏于树木之间,似邻家女孩初长成。亭子的旁边有一些弯弯曲曲的小道,小道上有着三三两两的行人,他们神情悠闲,畅享其中。再往远处看,大道的远处有一庞然大物横跨在桥上,仔细分辨,原来是在巢湖的下水口处有一桥梁。这桥梁气势壮观,令人心由神往。桥上半圆形的锁链似湖上一轮初升红日。听陪同的姨娘讲,整个环湖大道有很多这样桥,每个桥的造型也各异。
游完了环湖大道,我们便在姨娘的陪同下来到了她们村里的农家乐。村里的人们再也不像以前单一靠打鱼为生了,因为环湖大道的修建,来巢湖游玩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村里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各种相应的饭店,宾馆,特产店等都相应开起来了。自此这儿变成了一个旅游胜地了,当然农民们的口袋也鼓起来了。村里的老人各个面带笑容,逢人就夸这是国家的好政策才让他们在晚年看到他们做梦都想不到的事。
是啊,改革开放四十年,连小小的渔村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更何况是江淮大地?当我们漫步在环湖大道时,我似乎感觉那一阵阵悠悠的湖风正吹绿了湖岸的树木,吹醒了渔村的人们,吹来了党的好政策,更是吹来了全国人民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