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因为有阅读拖延症,以前我加入很多约读活动,虽然每次都完成了任务,可是说句实话,很多次都是在最后一两天随便看看感兴趣的章节,随意发表一些读后感来敷衍了事。
对经典书籍我持有的态度是反复阅读的态度,我很喜欢斋藤孝的《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读书》,反复阅读的目的是希望把一本书的知识化为自身血肉,为我所用。
我以前每次读书的时候都是想起了就看,很随意。所以上次阅读《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读书》的时候,虽然整本书只有仅仅142页,一两个小时就能看完的书,我愣是花了七八天才看完。
以前参加活动,结束后,很多小伙伴都会讨论,有的人说十二天精读一本书时间太短需要延长约读时间,但也有小伙伴说约读时间越长,越容易拖延,我相对来说更赞成后者的看法。
我读书是比较慢的,昨天我花了1个半小时看完了《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读书》这本书,如果按照这个速度,我1个小时大概能看60几页的书,正常的书籍估计也就四五百页左右吧,如果按照我这个速度,12天看完一本书是根本没有问题的。
2.
可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每次都看不完,抑或者每次都喜欢拖延呢。
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解决我的阅读拖延症。
这段时间我在网上刻意地寻找了一些解决办法,幸福进化俱乐部创始人易仁永澄老师的若狂读书卡片引起了我的注意。
这个读书卡片是用excel做的一个表格,一版四份,可以打印出来裁剪使用。
为了验证这个卡片的威力,昨天晚上再次读《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读书》的时候我就运用了这张卡片。
使用这张卡片得弄清楚三个问题:
1.确定要读的书名
2.书的难易程度
3.准备多久读完
弄清楚之后就可以直接在卡片的相应区域填写。
1.书名区。
我一直觉得书名这个问题根本无需去强调,你说你去一本书,首先肯定是要确定书名啊。可是在参加很多约读活动的时候我却发现很多小伙伴直到活动结束也未确定好书名,所以书名这个问题必须重视起来。
2.进度区。
在阅读之前首先看下简介和目录,页码等对书有一个的初步认识,给自己做个计划:这本书需要多少天能够读完,每天读多少页的内容。比如我今天制定了下期精读的书目是罗纳德•B•阿德勒的《沟通的艺术》,这本书一共425页,按照我1小时大概看60页的速度,我准备花一周的时间去阅读这本书,那么我每天需要看61页左右的书。
当然这只是一个初步计划,有时候我们可能因为一些个人原因或者书的难易程度原因导致我们不能完全按照计划来读书。
这张卡片中还贴心的设置了“实际结束”区域,可以填上实际完成的页码。
下图就是易仁永澄老师展示的他的一张读书卡片,红色是实际完成的页码,这样不仅有对比,还相对灵活,可操作。
3.评分区。最后一个区域是打分区,这个和在豆瓣上面写书评是一样的,发表书评之前一般都得打下评分,方便重读的时候有个大致的了解。
例如我昨天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如何读书》下面的评分区打的分数就是四分,因为这本书结构比较混乱,干货也集中在开头和结尾。这样我下次向别人推荐的时候或者我自己再重读的时候看的时候就会很方便。
说了这么多这张卡片的应用,那么我再来说说为什么觉得这张小小的卡片能治愈阅读拖延症呢?
1.它时刻提醒你的任务未完成
首先这张卡片填写的过程中你就会无意识地参与到设定目标中,这样根据书的大致情况来制定读书计划,然后写出来,就会时刻提醒自己,我今天还有多少任务没有完成。
2.习惯的养成需要可量化
我觉得任何习惯的养成都是需要可量化才能更好地实现,我们盲目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听起来却很不好操作,也无法实现,但是你说你每天坚持看一页书,这就能很好地评判是否完成,也很好养成。
3.分解目标是成功的重要途径
很多人可能并不是没有时间看书,只是有时候一看到四五百页的书就吓到了,其实运用这张卡片之后,目标一分解,每天也就看五六十页的书,这样一分解,目标就没有那么大了。
当然我们并不能简单地依靠一张读书卡片,而不花时间阅读,这张卡片只是辅助阅读的一个工具。想想假如你一年积攒了很多张这种读书卡片,到年终的时候是不是很自豪呢?
来和我一起来积攒读书卡片吧,看看它是否能帮助你告别阅读拖延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