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的春分,又是下了一天的雪,刚化干净的地又变脏了。两年前的春分我去医院看病,当天也是下着大雪,风很大,天很冷,雪打到脸上非常令人崩溃,于是就写下了这首《春分雪霏》:
如月冬犹驻,迟春雪正霏。
千树琼花锁,万象寒意回。
烟霞遮淑影,云姿掩清晖。
玉蝶何不解,纷纷扰人袂。
对于霏雪这个意象我还是很喜欢的,明朝的镏绩写过一本书,名叫《霏雪录》,这个名字起得很好听啊,我一看这书名就很想读一读,可惜内容并不是我所感兴趣的所以就只看了一小点儿。王羲之有一幅字,叫《快雪时晴帖》,是他在雪后寄给朋友的一封问安书信。乾隆皇帝非常喜欢这幅字,评价它是“天下无双、古今鲜对”,经常拿出来把玩、题诗、钤印。几乎每年的初雪、大雪,乾隆都会把这个《快雪时晴帖》拿出来题诗,题完诗再盖上他老人家的玉玺组合套装,如此以往,从青年到壮年再到老年,从皇帝再到太上皇,乐此不疲,一直到老眼昏花写不动了为止。
话说回来,我其实也只是喜欢雪这个意象,下雪的场景很美,积雪的场景也很美,就这样。对于雪本身而言,我是比较讨厌的,因为下大雪的时候不仅出行不便、影响交通,而且还可能造成灾害。化雪的时候地面也会很脏,这时候就得纠结出门穿什么裤子什么鞋,很麻烦。
所以说,下大雪的时候,坐在家里赏雪和走在外面冒雪的心情是不一样的,生在北方的人和生在南方的人看到雪的心情也是不一样的。美景嘛,总是需要有闲情的人来观赏的,苏轼说:“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说的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东林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