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有这样一家银行,每天固定地给你账户打1440块钱,如果当天花不完,以后也会接着给你打钱,但之前剩余的要清零。那你的最佳策略是什么呢?
真有这样的银行吗?有的,是时间银行。每天固定地给你1440分钟。
元认知过程:
1)我原来是怎样想的?我嘴上会说时间比金钱重要,在选择交通工具、买东西的时候也会用到。
2)我原来的想法怎样?看了这个类比后我觉得自己之前对时间和金钱关系的理解太肤浅了,以至于自己还会出现抱着手机无聊地乱看的行为。
3)我应该怎样想?在自己放松警惕时,想象一下: 今天给我的比钱还宝贵的东西只有这么多,虽然明天还会再有,但今天用不完就清零了。我得好好地用。那怎样算好好地用呢?让钱生钱(投资),因为生完就不止1440元了,你就算把那1440元都清了,我手里还有新生的那些钱呢。那对于时间来说,时间是不能生时间的,但是如果做事效率提高的话,长期会变短,也就是说时间相对会变长,多出来的那部分其实也就相当于新生的时间了。那怎样才能提高做事效率呢?最简单了,让自己成长。因此,现在已经很清楚了,把每天自己固有的1440分钟尽可能多地用在自己的成长上,这是最佳策略了。
4)可能(已经)应用的情景:
从Lankwitz到办公室每天要在公交车上近半小时,这一段时间应该拿出手机来,针对准备好的知识点写元认知过程。
从1300多篇文献里筛有价值的实在太枯燥了,于是自己就会忍不住拿出手机来干些无聊事。然而这一活动耗时越来越长了,加起来快一小时了。下次再有这种现象时要告诉自己: 嘿,明天银行就清零了。
在做元分析时,遇到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第一意识是糊弄过去,理由是别人也糊弄。但后来又忍不住想我只在柏林呆两个月,身边有anika和matthias这两个大牛侯着,如果我不问那我是来干啥的呢?!
回到住的地方后,一看到那软软的床就想窝进去直到永远。但这时候我会努力清醒下: 嘿,要窝在床上的话干嘛撇家舍业地来柏林呢,难道自己家里就没有床吗?!这一理由足够给力的原因依然是因为时间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