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父言切切,教子情深深!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彩虹花高段晨读第25课《冬夜读书示子聿》,通过学习,我有如下收获和感悟:
早安,晨光!伴随着蔡明静导师清脆悦耳的声音进入了今天课程的学习!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这首诗的作者: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官,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的诗前期多位爱国诗,代表作品有关山月书愤等。后期多为田园诗,代表作品有《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
图片发自简书App
其次,让我们一起走近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和诗意:
子聿是陆游最小的儿子,陆游在冬日一个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彼的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寒气逼人,陆游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依然挥就了8首《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满怀深情的送给儿子。本身是流传千古的第三首,本诗是一首教子诗,也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短短四句读来却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使人回味无穷。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首诗的意思是,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作者的意图是想通过此诗告诉儿子学习的道理。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的赞扬,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打好坚实的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他语重心长地告诉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学习的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诗的后两句特别强调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刻的情况,还有待时间去检验。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身的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所谓“实践出真知”,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他言辞恳切的教导儿子重视实践。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大有裨益,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让我们一起走近课堂:
这首诗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学过,再加之昨天布置同学们预习,今天同学们都能背诵下来了!高志帅同学抢着主动站起来背诵,同学们又进行了一起背诵、讲解诗意、探讨交流!整个晨读课程气氛活跃,同学们的诗配画又在班级互相交流,互相欣赏!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的确,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告诫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啊!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