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吵的沸沸扬扬的创业这两个字,在微信圈里不断地飞,那是否就让子弹再飞会,我也来起个哄,打个酱油。
在自己职业生涯的20多年里,扪心自问,我真的没有想过创业,曾经有一些朋友跟我讲过,可我真的没有勇气跨出这一步,总觉得自己啥都没有,我只能在大树下去发个小芽,争取打个大点的酱油回来。
最近,李总理政府报告也积极倡议大家要去创业。从政府的角度来讲,这是个利国利民的事情,因为中国的经济现在缺乏下一个强有力的产业支柱,很久以来,我们看到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更多的是在消费服务业,而在第二产业的服务业上却是个乏力的方向。而我觉得一个国家的经济真的能够站住脚,一定靠的是制造业,因为这是根本,虚拟经济是需要实体经济去对应的,就像货币的价值需要经济的实体去对应一样。
我没有很好的关注数据的习惯,只是看看新闻然后做一些直觉的,或者说武断的判断。比如,欧洲为什么只有德国的经济扛住了经济衰退的打击,因为德国的工业。只是制造业的发展,不再是一个太过实体的发展,而是技术的创新和发明,实际制造的地方可以不在本国。但这种技术的创新和发明不是一朝一夕才能有的,我感觉目前的中国是缺乏这种耐心的,我们更多的是在所谓的互联网消费上花了更多的力气。
如果说自媒体的发展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我更喜欢更多的技术自源体的发展为中国带来更多实质性的进步,而不是大家都在思想上,口舌上,花掉太多的力气。你来个自定义,我来个自定义,每个人都把自己定义在一个思想的伪高度上造谣撞骗,毕竟我们还是生活在一个四维的世界里。
那么我们的创业者,你选好自己创业的方向了吗?
打工就要有打工的样子,打工不是简单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这个世界需要老板,更需要打工者。我们能否去做一个负责任的打工者,一个有价值的打工者。有人说,现在的社会,你不需要一个为你工作忠诚的人,只要他能忠诚2-3年也就够了。问题就是,你还是需要他在2到3年里是忠诚的,否则你的企业不就是个四面透风的房子,会有人住吗?会搞出好东西吗?
每一个走入社会的人都是从打工开始的,因为这是你最低的投入而能学到很多东西的地方,人力资源是唯一跟随人的,而不是跟随企业的,所以很多老板很担心,担心你走了,你的资源也就带走了,甚至你还带走了你来企业后,企业所赋予你的资源,比如人脉,比如技术。在房地产行业很多的创业者,不就是这样吗?做久了,谁都可以去开一家小型的代理公司,哪怕只卖一个项目,哪怕只卖一个很小的区域。
那么谁愿意做大呢?谁愿意去培养人呢?当然这个问题也是一分为二的,企业大了就会有人才沉淀,总会有死心塌地跟着老板的人,只要核心的人才能够留住,那流水的兵又能如何。只是从大数理论来讲,能去创业,能创业成功的,毕竟还是大概率中的小事件,所以我们更多的人应该思考的问题,还是如何做一个很好的打工者。
我想有这样几条吧:第一,做好手上的工作,即便你不能24小时投入,但你至少8小时里能够做好,这个做好不仅是为了企业,最终是为了你自己,为了你自己的未来是不是还有人愿意雇你来打工;第二,努力去学习一点扩充的能力,能够为工作的延伸和延展做些准备,时代的变化很快,工作从没有分工到专业分工,再到复合型工作,所有的能力的提升真的只是你自己的东西;第三,其实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你在企业的这段时间,还是有点忠诚吧,不要太多的站在此山望着那山,别人评估你基本都是评估你在“此山”的价值来预判你来“那山"的价值,谁都不会去雇佣一个没有忠诚感的员工。
谈完了打工,再来谈谈创业。创业一开始可能是跟风模仿然后再创新,可无论是跟风还是创新,首先你先要做好自我评价的。
这个问题就是——你有什么?
你有技术,前一阶段互联网创业都是技术高手,(不包括所谓的管理技术,这个创业初期没用);你有人脉,广泛的社交关系,或者你有一个好的父母,甚至有一个好的干爸爸干妈妈,能有一群帮你的人,帮你出钱、帮你出力;你有渠道,能够及时做好客户推广或者产品销售的通路;或者你就是有钱,闲着无事,那也行。
如果你有了其中一样,甚至更多,那你还要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勇气和毅力,哈哈,好像是两样,其实就是一样——心态。
创业需要勇气,需要能够搞弯自己的膝盖还能挺身而起
创业需要勇气,需要能够勒紧自己的裤腰带还能给员工发工资
创业需要勇气,需要能够把自己碎了的心捡起来重新粘在一起
创业需要毅力,需要能够在沙漠中寻找绿洲的执着
创业需要毅力,需要能够在大海中寻找枚针的耐心
创业需要毅力,需要能够在黑夜中寻找阳光的自慰
最后,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不要去看那些所谓成功人的说教,不要去相信这些都是能够一蹴而就的。一切都需要时间慢慢的煎熬,需要你海绵般的学习,需要你疯子般的努力,需要你瞎子般的凝定每一个可能成功的声音。
那你做好决定了吗?是做一个敬业的打工者还是一个无畏的创业者。
无论哪种决定都是对的,都会是你人生路上灿烂的一笔,我们虽然不认识,但我一定祝福你,祝福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