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
作者是清代进士、诗人袁枚。作者白描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无忧无虑;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这首诗正是在这种起伏变化中获得了巨大的艺术效果。诗的语言,明白如话,质朴无华,十分本色。至于下一步的动静,小牧童怎样捕蝉,捕到没有,诗人没有写,留给读者去体会、去遐想、去思考。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的描写,直接抒发生活的感受,看似闲情逸致,实则寄托情思。同时这首诗不顾及格律,活泼自由,语言浅显明了,形象自然生动。综观全诗,它所描绘的和平、宁静和优美如画的田园风光,所刻划的活泼、自在和天真无邪的牧童形象,表现了诗人的一种“真性情”。诗人中得进士被授翰林院庶吉士,后外调江苏,先后于江宁、沭阳等四地任县令七年,为官清廉,奈仕途不顺,无意吏禄,遂辞官隐居于南京小仓山随园。毋庸讳言,诗所描绘、所刻划的,正是诗人毕生追求的境界,也正是他所一再强调的“真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