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2018-03-21老崔咖啡与理性
人类饮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4~5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新人”阶段,如此漫长的饮酒历史形成了数以万计的饮酒文化,唐朝诗人李白曾写下:“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奠定了饮酒是解不了愁的这个基调,那么为什么在当今这个信息科技如此发达的时代,饮酒文化不仅长盛不衰,甚至还繁荣发展,为什么?或许我们应该换个角度来理解这个“愁”。
认知神经心理学研究成果:中等程度的饮酒量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被试问题解决的能力。
要理解这句话首先要理解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现象”
顿悟现象
19世纪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W.苛勒接受普鲁士科学院的任命,到西班牙属地特纳利夫岛上进行类人猿的心理研究,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作为德国人被拘留此岛长达七年之久,正是在这七年之间苛勒专门研究了黑猩猩的学习问题,他设计了巧妙的实验证明了顿悟学习的存在,他将黑猩猩置于放有箱子的笼内,笼顶挂着香蕉,黑猩猩直立站立并不能够到香蕉,起初黑猩猩够不到香蕉显得很急躁,开始四处走动,突然黑猩猩高举双手,显得很兴奋,之后他将箱子放在香蕉下面,爬到箱子上够到了香蕉,黑猩猩在这个过程中展示出明显的顿悟现象,如今顿悟现象已经是人类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研究的重要领域。
原型启发理论
针对顿悟如何产生这个研究课题,我国学者张庆林等人提出了问题解决的原型启发理论。该理论指出原型启发是获得顿悟的一种途径。例如,神州飞船所需的宇航服设计要求既坚硬足以承受强大的气压,又灵活可以满足手臂自由弯曲,一时间科学家一筹莫展,最后设计师在吃虾子的时候,发现虾壳质地又硬又有可以弯曲的环状结构,从而获得启发解决了宇航服问题。张庆林团队通过网络,传记,书籍中搜索到大量科学创造事件,整理出以新颖性,通俗易懂,启发性为标准的84个问题,创造性提出通过学习原型然后设计相关问题解决模型,根据问题解决的激活率得出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
实验设计思路
将被试分为三组:控制组,酒精组,安慰剂组。
实验处理过程
控 制 组:被试学习问题原型自由活动40分钟后正式测试问题解决激活率
酒 精 组:被试10分钟内饮下中等程度的橙汁和酒精混合物100ml自由活动30分钟后测试问题解决激活率
安慰剂组 :被试10分钟饮下橙汁和水的混合物100ml自由活动30分钟后测试问题解决激活率
分别统计三组实验问题解决激活率并记录
FMRI 数据分析
利用FMRI手段分别对三组被试进行分析,酒精处理的主效应显示酒精对大脑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枕上回,脑岛,锯状沟,额上回,中央前回几个脑区,而这几个脑区与国际上公认的问题解决,打破思维定势等有关。
结论
酒精组被试在解决科学发明问题时默认网络中的右半球额上回(布鲁德曼第8区),右半球顶下小叶(布鲁德曼40区)活动更强,这说明饮酒可能提高了被试的远距离联想能力,有助于被试激活那些对问题解决有启发作用的信息。
借酒消愁真的可以消”愁“
说明:本文参考了西南大学张庆林教授以及张蕾的学术论文,涉及的实验过程只是简单描述并不严谨,文中提到的原型启发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代表性有待检验,更重要的是它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考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