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岛——我们心中的孤岛
“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 ——《禁闭岛》
海天相接处,灰色的云堆积成垒。船在浩瀚无垠的深蓝色大海上行驶。
舱外,大海汹涌。主人公泰迪因怕水在船舱内呕吐。之后,迫使自己克服恐惧来到甲板。
此刻,他是一名联邦调查员,和助手查克去岛上调查一宗失踪案件。此次案件的人叫瑞秋,曾经溺死自己三个孩子的女人,从这座建立在岛上的精神病院逃跑了。
进岛的时候,人们给他的感觉熟悉又陌生。调查过程中,现实与梦境,在脑海中不停变幻闪现。他按梦境与记忆去找真相。认为岛上有着杀害她妻子的凶手。再加上各种传言使他坚信这座岛有着更加阴暗的秘密。
直至,大家告诉他瑞秋并没有失踪。询问瑞秋时,她一直斥责他是他的丈夫,并且,暗示他岛上有第67号病人。
剧情扑朔迷离起来,我似乎在剧情里捕捉到一丝真相。67号病人应该就是寻求真相的泰迪。
在他不断闪现的记忆碎片中,可以摸索出一些事件。他曾经属于这个岛。
他是参加过二战的士兵,在解放达豪集中营时,面对堆积如山的尸体,因内心的善,他感到深深的自责。但又在解救过程中屠杀了很多人。目睹了司令官在他面前狰狞的死去,在极度暴力,血腥以及自身善与恶相纠的刺激下,患上了战后心理综合症。
战后,整日酗酒,以逃避战争中历经的一切。从而,忽视了患抑郁症的妻子,导致妻子溺死了他们的三个孩子。他情绪失控,开枪打死了妻子,放火烧了自己的家。在战争的极度创伤与家庭惨烈瓦解中,他精神分裂患上严重的幻想症。
在精神病院,他给自己定义了新的角色,就是联邦调查员泰迪。他怀疑岛上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在调查之时,总是暴力伤害到身边的人。因此,成为岛上最危险的病人。
医院决定对他进行脑叶白质切除手术。对病人来说,这是个残忍的手术。切除之后,只能是一个没有思想的怪物。
他的主治医生肖恩和院长考利决定做最后的挽救。于是,配合进入他的幻想世界,之前的瑞秋以及其他人都在配合他。好使他在自己的调查中看清自己,看清真相,从幻想中摆脱出来。
最后,在灯塔内,考利和肖恩的对他描述真相的刺激下,他终于发现一切都是幻想,终于明白一直找的那个莱迪斯其实就是自己。
考利和肖恩的方法得到成效,他们很庆幸将他从幻想中拉扯回来。
第二日,他说,他想回到陆地上去。所有人的心都一沉。他依然将自己定义为联邦调查员。考利的努力都付之东流。只能把他交给医院做切除手术。
临走时,他淡淡的问肖恩:“我应该像个怪物一样活着,还是像个人一样死去?”
肖恩惊觉道: “泰迪!” 他并没有回头。然后,默默向医护人员走去。
此刻,他的世界里,自己就是个罪孽的怪物。即便,回到了自己的本位,还是无法承受生命之重。他只想消除内心的罪恶,死或生都不重要。
影片情节跌宕起伏,悬疑丛生。以时空错乱的情节,掺杂精神病患混乱的情绪角度诠释了善与恶。
在狂风暴雨之夜,泰迪遇见杀妻子的凶手莱迪斯(现实中的自己)时,他的眼眸一明一暗,这就暗示了莱迪斯就是善与恶的载体。
哲人说过:“人性一半是魔鬼,一半是天使。” 世界,就是善与恶,对与错,白与黑的两极对立。但众人总将恶抛掷于别人,孤傲的以为,自身汇聚了一切正能量。
譬如,语言暴力,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偶有偏差的事件,人们便躲在阴暗处,站在道德制高点对事件主人公进行批判,谩骂,诋毁。 高亢的向世人宣告,自己是如何如何的善,恶得只是别人。
俯瞰众生,他们和泰迪一样,不过是不敢直视内心的阴暗面。
其实,别人是一面镜子。人在镜子里看到藏在潜意识里的存有恶念的自己,便恐慌,抗拒的去否定别人,攻击别人。以削弱接受自身恶念的感受。 继而,在光亮世界里搭建善的人设。将自己化为正义之身。借助打击别人行为的外力,对恶的自己进行救赎。
阿伯拉尔,中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神学家。在《自我认识》一书中,阿伯拉尔强调:动机决定行为之善恶,行为本身无所谓好坏。一切从善的意向出发的都是善,一切从恶的意向出发都是恶。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内心对善恶有什么样的导向。
泰迪存在的社会,在大环境上导向他成为恶的人,但善的一面激烈的撕扯着他。从而,他想从善,又无法接纳自身产生的恶。
最后选择切除记忆,消除自己所产生的罪孽。这是一种逃避,是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做的选择。毕竟,逃避比直面要轻省得多。
人类存在之始,就会有如此纠结的选择。亚当与夏娃,明知禁果不可食,却在内心恶念撒旦的教唆下偷吃了禁果。因而,丧失了美丽天堂生活的权利。世间千人有千种欲念,如你,如我,如他...
禁闭岛,就如内心的一座孤岛。在成长中历经的创伤,对外界的无力以及自身的怯懦。我们将自己囚禁于此,在狂风暴雨里挣扎, 逃避, 彷徨。
日日复一日的轮回中,困顿在心的岛屿,在贪欲,恶念中沉沦,又在其中找寻善意与正义,反复纠缠,迂回。时而,纯粹善良的如洁白花朵,时而,阴暗恶毒的似深灰罂粟。除却死亡的安宁,心,一直在世间的汪洋大海中颠沛流离。